-
杨荣拦住朱棣人马的故事
建文四年(1402),朱棣终于打败了顽强的南军,摆平了建文帝,进入京城。此时建文帝纵火自焚,朱棣自得意满,夺得了皇位,现在他只剩下一件事要办,就是登基即位。 然而就在他骑马向大殿进发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一个人站了出来,阻挡了他的去路(迎于马首)。 这个人正是杨荣。他摸透了朱棣的心理,也看透了遮羞布下权力斗争的真相。这样的一个人比他的上级方孝孺、黄子澄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由于当…- 306
- 0
-
朱棣辛苦打下的越南被孙子放弃
1369年,朱元璋颁布了一道《皇明祖训》,在首章中,他提到了15个不征之国,称这些国家“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说白了,就是这些国家离中国太远,又是穷乡僻壤,没啥油水,提供不了什么赋税,就算征服了,朝廷还得倒贴钱去维持。这笔生意太不划算,不如干脆就不要千里迢迢地去攻打他们。 这15个国家中,就有如今称为越南的安南。 越南与中国一衣带水,如果大家都井水不犯河水、相…- 146
- 0
-
朱棣以少胜多击败李景隆
真定之战(1399年)后,燕王在中秋夜趁南军(朝廷军队)不备,冲出雄县,一举歼灭南军的先头部队。 继而又在滹沱河北岸大败南军耿炳文的主力部队。建文帝听说耿炳文军败,又命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任大将军,代替耿炳文和燕军作战。李景隆本为纨绔子弟,向来不问战事。 九月,李景隆来到德州,收集耿炳文的溃散部队,并调各路兵马,共计50万,在河涧驻扎。当朱棣侦知李景隆军中的部署后,已然胜券在握。 为了引诱南军深…- 151
- 0
-
朱棣设立东厂的两个原因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王朝,宦官当政,特务机构林立为历代所罕见。我们知道朱元璋时期只有一个锦衣卫这样的特务组织,并且在他晚年还给废除了。 可是到了他儿子朱棣当皇帝的时候,不但恢复了锦衣卫而且还变本加厉设立了东厂。这是为什么呢?这两点原因很重要。 一、巩固皇位。大家都清楚朱棣的皇位是怎么来的,所以在他继位初期地位并不是很稳固。最有名的就是方孝孺案和铁弦案,朱棣出手狠辣很有他老爹的风采。朱棣自…- 144
- 0
-
朱棣恢复锦衣卫的原因
有明一朝,最为世人所熟知的又臭名昭著的有三个部门,那就是锦衣卫、东厂、西厂。今天我们就从锦衣卫开始说起。 锦衣卫本来并不叫做锦衣卫,其前身是成立于明朝洪武年间的“拱卫司”,后改为“亲军都尉府”,其职能是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的仪仗和侍卫,其最高长官不过是七品官。从它最初的职能来看,根本无法和后期那种权势煊赫,生杀自予、令人谈虎色变的锦衣卫联系在一起。 “胡蓝之狱”虽然缓解了明朝初年紧张的皇权稳定问题…- 142
- 0
-
朱棣怎么对待建文帝的大臣
朱棣率军攻破南京城后,宫中出现了一场大火,朱允炆失踪了,任凭朱棣怎么找都找不到。朱棣取而代之,成为明朝的第三任皇帝。而对于朱允炆的旧臣,朱棣是怎么处置的呢?朱棣手段狠辣,把这些旧臣杀之殆尽,虽然没有朱元璋杀功臣时涉及的人数多,但同样非常残忍。 建文帝朱允炆以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军讨伐朱棣。不久却兵败真定。建文帝遂以曹国公李景隆代耿炳文为主帅,结果连战连败。燕王朱棣即位后的第二年,耿炳文遭到刑部尚书郑赐…- 157
- 0
-
朱棣派郑和下西洋的最大原因
明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明朝初期,最为出名的也就几件大事,一是朱棣篡位,而就是郑和下西洋了。 现代人对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也是众说纷纭,但支持者最多的一个观点恐怕就是“郑和下西洋是为了炫耀明朝武力和宣扬明朝的威德了”,但是朱棣这位雄韬伟略的帝王,真的只是为了去宣扬明朝的国威吗?恐怕这只是他想要达到的目的中的一个。 要分析朱棣目的,还得从他当上皇帝的原因说起,众所周知…- 127
- 0
-
朱棣建造大报恩寺的目的
朱元璋的残暴是出了名的,不过他主要针对的是那些贪官污吏。朱元璋出身社会底层,从小就痛恨贪官污吏,当了皇帝后,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措施,贪污超过六十两白银的一律处死。 剥皮充草和凌迟处决,两种酷刑是朱元璋对付贪官的有力措施。也正是这种铁血手段,明初的吏治是明朝最好的一段时期。不过朱元璋没想到的是,他的儿子朱棣也充分继承了他的残暴,手段同样惊人。 公元1412年,朱棣下令重新修建大报恩寺,以纪念朱元璋和…- 204
- 0
-
朱棣修《永乐大典》的目的
《永乐大典》,这部空前绝后的超级书籍,被誉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公元1403年的盛夏,这是朱棣坐上皇位的第二年。一天,朱棣给翰林院的侍读学士解缙等人下达了一道圣旨。 朱棣的这道圣旨内容用大白话来说是这样的:现在的书籍种类繁杂,内容冗长,要想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很是艰难。我决定将各种书籍的内容重新编辑一下,无论是什么内容都要编辑。 各位一定要认真揣摩我的意思,不要担心书籍繁多,也不要担心经…- 503
- 0
-
朱棣御驾亲征瓦剌的过程
元末明初,明军将蒙古统治者逐出中原。元顺帝逃往漠北后,于1370年(洪武三年)死于应昌。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继位,逃往和林,史称“北元”。 永乐初年,蒙古分裂为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部。鞑靼部居住在今贝加尔湖以南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大部分地区;瓦剌部居住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和准噶尔盆地一带;兀良哈部聚居在今老哈河(在内蒙古)和辽河流域一带。三部之间经常互相残杀,并派兵在明朝边疆烧杀掠夺。 明成祖分别在…- 184
- 0
幸运之星正在降临...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恭喜!您今天获得了{{mission.data.mission.credit}}积分
我的优惠劵
-
¥优惠劵使用时效:无法使用使用时效:
之前
使用时效:永久有效优惠劵ID:×
没有优惠劵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