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023-12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此高”这首诗的“三父子”指的是:
A.苏洵、苏轼、苏辙
B.班彪、班固、班超
C.孙坚、孙策、孙权
D.曹操、曹丕、曹植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知识。
第二步,“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苏洵、苏澈、苏轼。苏氏三父子是四川眉山人,峨眉山位于四川。题干中的“峨眉共此高”主要指三苏的故乡,现在的四川。A项符合题意,当选。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班彪、班固均是东汉的史学家、文学家。班固是中国著名史书《汉书》的编写者。班超是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外交家,成语“投笔从戎”描述的就是班超的故事。班固和班超是兄弟关系,他们的父亲是班彪。峨眉山位于四川,而班彪、班固、班超三父子是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与题干中的“峨眉山”不对应。B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C项:孙坚是东汉末年将领、军阀,东吴政权的奠基人之一。孙权是三国时期孙吴的建立者。孙策是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孙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孙坚是孙权和孙策的父亲,孙策和孙权是兄弟关系。峨眉山位于四川,而孙氏三父子是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与题干中的“峨眉山”不对应。C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D项: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魏文帝曹丕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峨眉山位于四川,而曹氏三父子是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与题干中的“峨眉山”不对应。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东风不与周郎便”的“周郎”指的是: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瑜
答案:C.周瑜
周郎指的周瑜。这句诗出自三国演义的连环计火烧曹操战船的典故,当时刘备孙权联盟尚未瓦解。当时诸葛用计谋联合了孙权(曹操建造铜雀台命其子曹植作赋纪念,赋中有一句“揽二桥于东”被诸葛故意说为“揽二乔”,大乔是孙权老婆,小乔是周瑜老婆。孙权与周瑜以为曹操觊觎自己老婆,所以大怒,因此与刘备联合对付曹操。)所以有下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此诗作者借词典故来感慨自己,没有机遇。这样说你能理解了吗?
四书五经的四书指的是什么
四书五经的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四书五经,是指“四书”与“五经”的合称。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其中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大学》是一本散文,论述的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在宋、元以后,该书成为了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
《论语》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中学时大家都学过里面的文章。《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
《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是宝玉对黛玉的第一印象,其中"靥"是指:
A.酒窝B.腮帮C.嘴角
答案:A.酒窝
“靥”是指面颊上的微涡,即酒窝儿。
原文:
两弯似蹙非蹙_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是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贾宝玉第一次见林黛玉时的描写。
译文:
眉毛仿佛皱着又仿佛舒展着,像挂在天空中的一抹轻烟,眼睛好像透着欢喜又透着哀愁,像笼着一抹薄雾。嘴角两边的酒窝显着淡淡的忧愁,身子柔弱如同承袭了一身的病。
眼睛中仿佛含着泪光,喘息之声轻微娇细,娴静的时候,仿佛娇艳的花朵映照水面,行走的时候,又像柔美的柳条款扶微风,心思七窍玲珑,多病的身子比那西施还要美上三分。
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
A.挂香包
B.插艾蒿
C.登高采菊
D.喝雄黄酒
答案:C.登高采菊
登高采菊是重阳节的习俗。端午节的习俗除了挂香包、插艾蒿,还有吃粽子,赛龙舟,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
292023-11
贾岛被世称为:
A.诗鬼
B.诗僧
C.诗奴
答案:C.诗奴
贾岛被称为诗奴。
解析:
贾岛是唐代诗人浪仙的称号,贾岛与孟郊并称“郊寒岛瘦”,孟郊人称“诗囚”,贾岛被称为“诗奴”。唐文宗时任长江县(今四川蓬溪县)主簿,故被称为“贾长江”。
贾岛早年家境贫寒,曾居房山石峪口石村,遗有贾岛庵。19岁云游,识孟郊等,因和推敲韩愈。还俗后屡举进士不第。其诗精于雕琢,喜写荒凉、枯寂之境,多凄苦情味,自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诗人贾岛的生平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
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谁说的
A.孔子
B.刘备
C.曹操
答案:B.刘备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刘备说的,意思是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毫不关心。
汉昭烈帝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汉族,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晋书·王弥传》称之为烈祖,葬惠陵。
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其临死前举国托付给诸葛亮的行为被陈寿赞为“古今之盛轨”,后世众多文艺作品以刘备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汉昭烈庙为之纪念。
被苏轼称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
A.王勃
B.王维
C.王国维
答案:B
解析: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是唐代诗人王维。
苏轼《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评论唐代王维的作品中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其所成就,不仅仅能诗善画,而是把艺术中的诗与画,通过他的他作,给以融化。这画有机的结合,是中国画的传统,也是中国画的特点。《宣和画谱》中提到王维的诗句如“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说是“皆所画也”。王维绘画、创作,其作品笔墨清新。格调高雅,传达出一种诗意的境界 ;苏轼从文艺本质、创作、作品三个方面确立了以诗画"一律"、诗画"略同"为核心思想的诗画关系理论体系。他对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评论就是建立在这个理论体系基础之上的。同时,这则评论与苏轼提出的“士人画"这个概念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通过对苏轼诗画关系理论的梳理和阐释,进而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内涵和外延作以全面的界定。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与“指鹿为马”有关的人物是:
A.赵高
B.赵括
C.赵匡胤
答案:A
解析:指鹿为马”一词出自《史记 ?秦始皇本纪》。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朝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服从他的意向,专门奉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拖故问各位大臣。
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 现一般用” 指鹿为马” 来形容一个人是非不分, 混淆是非。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的是:
A.庐山B.泰山C.黄山
答案:A
这两句用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望庐山瀑布二首》中的第二首,历来广为传诵。
原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好像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