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在于勤奋
天才在于积累

范仲淹:北宋贤相与文坛巨匠的传奇人生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不仅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还在文学上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

01早年生活与教育

范仲淹出生于北宋端拱二年(989年),其父范墉是成德军节度掌书记。不幸的是,范仲淹两岁时父亲去世,母亲谢氏带着他改嫁山东淄州人朱文翰,因此他的童年名字为朱说。在中举做官之前,他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直到某次与朱家兄弟的争执中,他才了解到自己本姓范,籍贯苏州。

范仲淹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求学,生活清苦,却不改其乐。他每天煮粥,待粥凝固后,用刀划成四块,早晚伴着腌菜,各吃两块,以此填饱肚子。这段经历,为后世留下了“划粥断齑”的成语。他的生活虽然贫苦,但他有着远大的理想,立志要成为良相或良医,因为他认为只有这两种职业可以救人。

20240723162507187 - 范仲淹:北宋贤相与文坛巨匠的传奇人生早年读书

02科举与仕途

27岁那年,范仲淹考中进士,在殿试环节,见到了皇帝。进入仕途后,尽管在庞大的官僚体系中,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官员,却从未熄灭心中以天下为己任的光辉理想。他执着地上疏、针砭时弊、力陈改革,迎接他的却是一次次的贬黜。但他从不怯懦,亦不后悔。他的名言“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体现了他坚定的政治信念。

20240723162508228 - 范仲淹:北宋贤相与文坛巨匠的传奇人生考中进士

03庆历新政

庆历三年(1043年),宋仁宗决心改革,第一个人事任命,就是把范仲淹调回中央,授官参知政事(副宰相)。范仲淹一生的理想,担当良相的追求,此刻得以实现。他抓住机遇,提出了十项改革方针,拿既得利益者开刀,澄清吏治。然而,由于阻力太大,“庆历新政”历时仅一年,就以范仲淹等改革者被逐出京城而宣告夭折。

04地方治理

范仲淹在地方治理上也有着卓越的表现。皇祐元年(1049年),范仲淹调任杭州担任主官。次年江浙遭遇大灾,死人很多,“殍殣枕路”。作为知州,范仲淹理应施粥济民,同时与民休息。但他却采取了两大措施:一是赛龙舟,鼓励民间办赛事,城中居民大规模出游,尽情玩赏;二是大兴土木,一方面召集各寺院僧人,告诉住持说,现在灾荒年间工价最低廉,可以趁机大建寺庙,另一方面当地官府也翻修仓库、建设官署,每天雇佣上千人。

20240723162509845 - 范仲淹:北宋贤相与文坛巨匠的传奇人生治理地方

05文学成就

范仲淹不仅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还在文学上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他的《岳阳楼记》中所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和精神境界一直为中国士人所推崇。此外,他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与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被誉为中国茶文化史上的双璧。

06慈善事业

范仲淹开创了义庄慈善事业,他晚年把自己的家财买了苏州千亩土地,捐作范氏族人的义庄,并要求自己的子弟不能从义庄获得任何收入或好处。他还在苏州灵芝坊祖宅建立义宅,供族人聚居。与此同时,举办义学,培养族人子弟,使得范氏家族在此后的近千年间人才辈出,长盛不衰。

07晚年与去世

皇祐四年(1052年),范仲淹带着病躯,到颍州赴任,途中逝世,终年64岁。他死后,“殓无新衣,友人醵资以奉葬。诸孤亡所处,官为假屋韩城以居之”。范仲淹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奋斗,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想,成为千百年来受人尊崇的楷模。

08历史评价

范仲淹被后世誉为“第一流人物”,他不仅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还在文学、教育和慈善事业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和精神境界,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的一生,是对理想和信念的不懈追求,是对国家和人民的无私奉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留言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评论 抢沙发

本站为免费公益性网站,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

国学谷为国学爱好者提供、国学常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国学经典内容阅读及解读。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