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古代诗人们四海漂泊,浪迹江湖,所以大多都穷。
因此蹭吃蹭喝的时候就多,常常为了一碗饭、一顿酒赋诗一首。
有些诗句甚至还成了千古名句。
比如高适遇见乐师董庭兰,就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别董大》: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一年高适44岁,尚未取得功名,虽然写诗有些小名气了,但经济来源基本靠种田。
所以接下来他又写: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因此,他与董庭兰这顿酒,账是董庭兰结的。
杜甫后半生贫困潦倒,每每要靠朋友们的接济才能度日,他刚到成都时,家人们连饱饭都吃不上,情急之时,杜甫就写诗给任彭州刺史的高适,寻求帮助:
“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
后来在高适和严武的帮助下,杜甫才盖了“浣花草堂”,这也证明了杜甫和高适的关系很瓷实。
高适和杜甫的好友岑参,晚年同样落魄,有一次没钱买酒,就写诗给一位70岁的老翁:
“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于是,这个买酒的老翁就请他喝了一顿酒。
而我们今天要讲的主人公苏东坡,他后半生同样颠沛流离,不是被贬官,就走在被贬官的路上,生活自然很艰难。
朋友来访,苏东坡没钱请对方吃饭,却用一首词把朋友乐呵呵地打发走了,甚至走的时候还得说声“谢谢”。
02.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
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苏轼 《点绛唇》
庾公楼:杜甫诗《秋日寄题郑盟湖上亭》中有:池要山简马,月静庾公楼。所用典故为东晋庾亮在武昌乘月登南楼之事;
别乘:汉朝称郡守的副手为别驾,郡守乘车出行,副手乘另外的车跟随,所以叫别驾。
公元1090年,苏东坡以龙图阁学士身份知杭州,他刚到任,杭州就发生了旱灾和瘟疫,为了救济饥饿的百姓,苏东坡自己拿出了五十两黄金,后续又投入了很多钱来赈灾,所以这段时间他和百姓一样穷。
灾情稍稍缓解以后,好友袁毂来访,同行的还有刘季孙,三个人一同登山望景,因此苏东坡写下了这首词。
下面我们再深度解读一下这首词。
03.
词之大意可解为:
闲来无事就倚靠胡床休息,效仿庾公之雅兴,从楼中的窗子远眺,能看见远处山峰上鲜花朵朵;
若问我与谁共赏此美景,只有明月、清风和我;
袁公一来,便有诗寄我,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也需要回赠一首;
你知道吗?自从你来了,我的孤寂感就少了许多,也没什么好报答的,就把我看到的清风、明月之景分给你一半吧!
苏东坡这首词很有趣,明明是他自己孤独寂寞冷,平日里无人相伴,自从友人来了才有点乐趣,可他却表现得很洒脱,扬言要把自己心中的雅兴分给朋友一半。
这不禁让我们想起苏东坡的《临皋闲题》: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明月虽美,你却无法独享,因为它属于每一双看到的眼睛。
之所以苏东坡会这样打趣,一来说明他和袁毂感情很好,二是等于变相称赞对方是个风雅之人。
这种不吃饭把对方送出30里的语言艺术,值得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