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是雅逸的生活?
陶渊明在《饮酒》诗中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王维大隐于朝,建20里辋川别业,与山水为伴,何尝不是一种洒脱。
邵雍常居洛阳,却写下了: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入世俗而不世俗,就是一种雅致。
奔生活而不困于生活,就是一种舒逸。
诗是什么?
诗不是天上的月,也不是镜中的花,诗是心中对美好的渴望。
远方在哪里?
不在五湖,也不在四海,而在于你的脚步是否停止对未知的探索。
人生不苦,浑浑噩噩的人生才苦。
当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山水皆是所得。
真正的美从不叫人震撼,而是令人平静。
空谷幽兰、暗香盈袖、疏影横斜、弱柳扶风,这些醉人的景象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浪漫。
日子一天一天过,如果你心中有这份温柔,连二十四节日都可以成为星辰与大地的协奏。
适逢谷雨,今天我们就读一首唐诗,感受一下岁月的唯美。
02.
他叫于良史,中唐诗人。
史书中关于他的记载特别少,仅知他在天宝末年登进士第,赶上了“安史之乱”。
唐肃宗即位后,于良史曾任侍御史,到了代宗年间升监察御史,唐德宗时期入年间,徐州节度使张建幕。
也就是说,于良史历经四朝,曾亲眼见证了大唐的兴衰。
《唐才子传》对于良史这样评价:诗体清雅,工于形似,又多警句。盖其圭璋特达,早步清朝,兴致不群,词苑增价,虽平生似昧,而篇什多传。
于良史的诗风,与“大历十才子”较为相近,共有7首诗留存下来,都比较经典。
比如我们今天要讲的这首,就是他的代表作。
03.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于良史 《春山夜月》
从诗中就能看出,这是一首写景色的诗,春、山、夜、月各有其美,放到一首诗中,景象更加繁盛。
2020年10月16日,由陈传兴导演,叶嘉莹主演的大型文化纪录片《掬水月在手》正式在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专线上映。
该片一推出就引起了轰动,并获得了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纪录片金爵奖;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科教片,以及广东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
下面我们就深度解读一下这首诗。
04.
诗文大意可解为:
山中春日之景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直到夜幕降临仍不舍归去;
掬一捧清澈的泉水,月影倒映其中,就好像把月亮捧在里手里,采摘一束山花,芳香馥郁之气沾满了衣襟,惹人陶醉;
游兴不衰,就不会在乎路途远近,天色渐晚,几度想要离去,可总是对这些花草树木恋恋难别;
悠扬的晚钟从山南传来,举目望去,原来在丛林之中,还掩映着一座楼台。
于良史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淡远的春山夜月图,有对自然的描述,也有内心的抒怀。全诗笔触空灵,意境鲜明,是难得的佳作。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不仅仅是一种景色,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人只有热爱才能享受,任何事都一样。
就像我们常说的,生活从来都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可以发现美的眼睛。
尾联“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两句,境界幽深,诗人独自来到山中赏春,以为自己已经足够有雅兴,日暮时分还不肯归去,可是循着钟声望去,竟有人在山中筑了楼台,长居于此。
因此诗人最后这一叹,就叹出了生活的真谛,总有人不受世俗困扰,放下那些羁绊,逍遥自在地去过一生。
诗人忙里偷闲,自觉已经淡于世俗,可与山中隐士相比,对物境还有几分留恋。
所以整首诗读来,不但景色深入人心,更能令人沉思,去想想生活的意义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