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活动它源于人们对于祖先与神灵的崇拜,古人认为,一年里有没有好的收成、生活过得好不好,这是人们有没有得到先人与神灵的佑护。祭祀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祈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在祭祀的过程中,供品当然不可少,常用的祭品一般多以熟食、瓜果等,当然,这也都是生活中上好的食物,那么,祭祀完毕,这些供品该如何处理呢?

在传统习俗中,供品就是让先祖与神灵吃的,事实上,“人事如灯灭”,神灵也是人们精神上的幻化,先祖也不可能吃掉,神灵也不可能会吃,供品摆放多少,祭祀完毕照样会剩多少。
但人的思想却是对先人的感恩与尊重,因此,部分人祭祀的供品是不会吃的。当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习俗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古代,一些有钱的人家是不吃祭祀过的食物的,但他们会带会家去让下人和雇工享用。他们深信,祭祀过的供品这是被祭祀之人用过的,吃祭祀过的食物会影响它们的运势。
而一些贫民,可不管这一套,整天吃不饱穿不暖,能有上好的食物享用,高兴还来不及。这只能说,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有句老话叫“良心丧于困地”,人在困难的时候,是什么事都可以做的。
就现在而言,不少的人在祭祀完毕后,会把供品留在原地,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表达自己的诚心和对先祖与神灵的尊重。于是,便把供品留在原地,其实,这种方式并不妥当,这不仅浪费了粮食,还容易被鸟类、野狗或者小动物啃食,就算没有其它动物啃食,也会腐烂变质而影响周围的空气质量,这明显与尊重也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小编认为,祭祀只是一种形式,一种精神寄托。心中有感恩之心就够了,没必要暴殄天物,如果先人与神灵有知,相信它们也不会让其浪费粮食的,毕竟先人也经过种粮难,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
据说,北方一些地区处理祭品的东西不错,他们祭祀完毕,全部带回家中,还有吃供品可以起到避邪、驱邪和沾染福气的老传统说法。能不能避邪、带来福气不说,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
多数人之所以不吃供品,小编认为,也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它们认为,祭祀的供品是供奉给祖先的,这是与祖先建立了联系的东西,将其带回家食用认为是扰乱规矩,也可能被视为对祖先的不敬。
在处理祭品的方法上,其实并没有明文规定,这个问题也没有确切的答案,我认为,尊重当地的风俗,能够平衡个人的情感就好,毕竟”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小编虽然反对把供品留在原地,原因是时间长了会发霉腐烂造成污染,而且是一种浪费,但这是对逝者敬意的表现,符合传统习俗也毫无疑问。
最好的处理方法,小编认为,还是带回家中分享为好,虽然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不在乎这个,但把供品留在原地也是一种浪费,与家人分享供品也算是一种对先人的慰藉,更何况,供品又都是上好的食物。
不过,吃祭祀的供品时,熟食一定要重新烹饪,吃生食一定要冲洗干净,身体健康是第一位。

总之,处理祭祀的供品无论留在原地还是带回家食用,都是后人对先辈的思念和敬仰,吃完全可以吃,不吃祭祀完毕埋入此处也不是不可以,供品的处理方式根据当地习俗和传统的传承都无可非议,只要有一颗真诚的心,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