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在于勤奋
天才在于积累

康熙南巡都做了些什么

20241010220203228 - 康熙南巡都做了些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康熙南巡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667年,14岁的康熙皇帝宣布亲政,正式执掌朝政大权。

“当家才知柴米贵。”康熙皇帝亲政之后,日理万机,才懂得统治者的难处。他曾说过一段话:“朕自听政以来,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夙夜廑念,曾书而悬之宫中柱上。”在康熙皇帝看来,亲政之后有三件大事要办,一是三藩,二是河务,三是漕运。

1681年,以清军攻入云南省城昆明,吴世璠自杀为标志,持续8年的“三藩之乱”结束了。康熙皇帝在18岁时,完成了自己亲政后的第一件大事:平定三藩。

20240305191802501 - 康熙南巡都做了些什么

接下来就是要办理河务和漕运了。

什么是河务?就是对长江、黄河、淮河等进行治理。

什么是漕运?就是将南方的粮食,运送到位于北方的京城去。

河务很重要。

在中国古代,长江、黄河、淮河流域水灾不断,给周边地区的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古代是农耕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老百姓靠天吃饭。一旦遇上水灾旱灾,老百姓没有活路,要么当上盗贼,祸害乡里;要么铤而走险,起来造反。这些都会对国家统治形成巨大的威胁。

“治国如治水,善治国者必先治水。”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将治水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清朝初期,统治者刚刚进关时,对水患的影响一无所知,也没有什么治水的经验,在水利方面没有什么作为,导致水患频繁。

康熙皇帝在平定“三藩之乱”最紧要的几年,都在关心河务工作。

为此,1677年康熙皇帝将靳辅从安徽巡抚任上提升为河道总督。靳辅担任河道总督后,将黄河、淮河、运河视作一个整体,对防汛、减灾、通航、漕运等事宜做通盘考虑进行治理,先后修造了导黄入海工程、清口工程、高家堰工程、清水潭工程、归仁堤工程和皂河工程等,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多年以后,于成龙、张鹏翮等名臣在继任河道总督时,也大体遵照了靳辅的办法。

漕运很重要。

漕运具有悠久的历史,始于秦汉时期。朝廷开凿运河,将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这就是漕运。此后,隋朝、唐朝、宋朝、元朝、宋朝、明朝、清朝等都延续了这一思路。

对于清朝来说,漕运尤其重要。

众所周知,清朝将都城建在北京。清朝时期,北京及其周边地区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但北方的粮食产量有限,根本就无法供应如此众多的人口,只能通过漕运的方式,将粮食从安徽、江西、江苏、湖北、湖南、浙江等地,运送到京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漕运关系到都城的米袋子;漕运搞不好,都城的粮食安全就没有保障。

正是基于河务和漕运的重要性,康熙皇帝要亲自到南方视察,实地了解河务和漕运工作。由此,康熙皇帝分别在1684年、1689年、1699年、1703年、1705年、1707年,6次南巡,时间跨度长达23年。

在1684年第一次南巡时,康熙皇帝在山东与靳辅讨论治河方略,在桃源慰劳纤夫,在高邮弃舟上岸询问受灾百姓的疾苦,在江宁命大臣伊桑阿、萨穆哈视察海口……

有意思的是,在第一次南巡时,康熙皇帝提出了治水方面的观点,受到靳辅的反对。康熙皇帝一怒之下,罢免了靳辅的官职。1689年,当康熙皇帝第二次南巡时,对治水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发现靳辅的治水方法更有实效,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便更改了自己的观念,重新任命靳辅为河道总督。

康熙皇帝对漕运工作也进行了视察。

众所周知,清朝时期的漕运总督是一个油水很重的肥缺,责任又很重大,必须由皇帝信任的大臣担任。康熙皇帝在1687年任命慕天颜为漕运总督。慕天颜曾经奏报朝廷,称:“京口至瓜州,漕船往来,风涛最险,请放民间渡生船,官设十船,导引护防。”

朝廷部议后,没有批准慕天颜的建议,但康熙皇帝在南巡后,了解到当地的实际情况,说:“朕南巡见京口,瓜州往来人众,备船过渡,有益於民,如其所请行。”最终,朝廷同意了慕天颜的建议。

如果康熙皇帝没有南巡的经历,是不可能会作出这样的决定。

同样的原因,康熙皇帝任命的河道总督靳辅、于成龙、张鹏翮等,漕运总督慕天颜、施世纶等,在河务和漕运两项工作上都干了不少实事,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留言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评论 抢沙发

本站为免费公益性网站,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

国学谷为国学爱好者提供、国学常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国学经典内容阅读及解读。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