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是朱熹提出的。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格物致知是儒家专门研究事物道理的一个理论。最早是东汉郑玄作出注解,之后是宋儒将《大学》由《礼记》独立出来成为《四书》的一部后。南宋朱熹提出了一个格物致知,即物穷理的认识论纲要。
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
格物致知中的“格”是“推究”的意思,“致”是“求得”的意思。所以格物致知的意思是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或从中感悟到某种心得。还有一种意思是使知道事物风格的能力,然后能使你知道人生百态。但一般是用第一种意思。
反映格物致知的句子有哪些?
反映格物致知的句子有“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与之皆黑。”、“久卧者思起,久蛰者思启,久懑者思嚏。”、“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物至而反,冬夏是也;致至而危,累棋是也。”等,这些只是一部分,还有不少反映格物致知的句子,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