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三国中的鲁肃,真的像小说中描述的那样不堪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三国志》正史中对于鲁肃此人的笔墨记载并不多,但是在《三国演义》和后世所拍的电视剧中给大家呈现的鲁肃角色却是忠厚中带着几份木讷,没有魄力还不够果敢。
但是实际上的鲁肃却是一个相貌堂堂身材挺拔,为人正直严肃,文能整肃军纪,武能带兵打仗的全才。
周瑜推荐鲁肃结识孙权
鲁肃并非《三国演义》中给大家呈现出的“好好先生”,真实历史上的他出身显赫,从小熟读四书五经,而且为人真诚善良,性子豪爽仗义。
当时的周瑜身份低微,不过是一名巢长,因为粮食短缺主动找到了家境富裕的鲁肃,鲁肃知道了周瑜的难处之后并没有提出任何要求,直接把粮食借给了他,此后二人也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周瑜一直非常敬佩鲁肃的人品,他后来因为才干投到了东吴孙权门下,深受孙权和孙策的赏识,而东吴也正是用人之力,周瑜立刻向孙权推荐了鲁肃。
此时的鲁肃并没有太多功利心,他有才华却从不在公共场合显露,在乱世之中唯一的愿望就是保全自身和身边的家人,所以孙权并没有听说鲁肃这号人物。
但是孙权架不住周瑜的推荐,只能派人将鲁肃请来,孙权见鲁肃一来是想要给周瑜一个面子,二来也是好奇能够被周公瑾如此推崇的人究竟有何才干?
可谁知孙权第一次和鲁肃见面就彻底被鲁肃的才华和能力折服,当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一家独大,又在各个方面招揽人才,身边文武并济,而且威势越来越大,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刘备虽然没有曹操势力强大,但是却拥有号称卧龙先生的诸葛亮相助,天时地利人和人和中占据的是最重要的民心,假以时日一定能够建立属于自己的势力。
但是东吴却不同,虽然背后拥有当地氏族的支持,还有周瑜等人的辅佐,但是却缺少一个像诸葛亮一样可以纵观全局的谋士来为东吴未来的发展定下基调。
鲁肃为东吴提供榻上策
在交谈的过程中,孙权就知道鲁肃是自己想要的那个人,他在东吴不知道应该如何向哪个方向前进的时候对鲁肃进行了询问。
鲁肃也向他提出了榻上策,先是分析了现在汉室已经无望复兴,曹操一家独大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消灭以及曹操和刘备的优缺点。
鲁肃随后告诉孙权东吴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利用地理优势,拿到长江天险之地,形成易守难攻之势。
占据了地理优势以后,东吴开始养兵囤粮,在最大程度内充实自身实力,和曹操刘备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才能有机会争夺天下。
鲁肃的一席话让孙权醍醐灌顶,榻上策也成了东吴最初阶段的立国之本。
公元208年,曹操率领80万大军南下,刘备得知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选择的遁逃避难,孙权所领导的东吴官员们也因为是否要和曹操积极抵抗开始了非常强烈的争执。
有一部分东吴的臣子希望孙权能够暂且逃避曹操的锋芒,同时还拿出了刘备举例子,拥有卧龙先生辅佐的刘备都要畏惧曹操三分他们东吴为什么要正面80万大军?
孙权被他们说动了,但此时鲁肃却主动站了出来,表示绝对不能轻易怯战。
孙权不解,鲁肃便为他解释,“曹操挥兵南下定然不可能无功而返,主公您已经成为曹操眼中的对手,此时怯战躲避,曹操心胸狭隘,绝对不会给您喘息之机。”
孙权一听觉得鲁肃说得非常有道理,连忙让他继续讲下去,鲁肃叹了一口气,深知只有拿出最核心的利益,才能够打动主公。
“我们虽然是东吴的臣子,您战败之后,我们投降给曹操,按照曹操收买人心,爱财的性格,一定会给我们高官厚禄,失去了东吴的庇佑,我们还能在魏国当谋士,可是主公您呢?曹操绝对不会给您留下一条生路的,东吴的基业很有可能就此毁于一旦。”
孙权本来还有几分逃避的心思,可是听鲁肃如此开口分析利弊以后,瞬间就清醒了,立刻安排手下的将领们排兵布阵坚决抵抗曹操,这才成功的守住了东吴。
鲁肃的才华不可小觑
赤壁之战后,刘备亲自来拜访孙权,为的就是将荆州借用一下,此时的刘备再也不是最初的那个卖鞋匠,三分天下局面初成,这时候对方的君主亲自来拜会,就有很多人生出了不该有的心思。
“若是能够借机扣下刘备,就算不能吞并他手下所有的地盘,也能让蜀国大伤元气。”
孙权手下的谋士坐不住了,他们不愿意放弃这个大好时机,就在孙权也蠢蠢欲动的时候,鲁肃再次站出来给他荒谬的想法打消了。
“曹操既然能够南下第一次,就一定会有第二次,如今东吴和蜀国的实力都不如曹操,荆州一定要借给刘备,这样才能有以后孙刘联盟,更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曹操再次动兵的心思。”
孙权一想为了眼前的小利而放弃长久合作的确是有些因小失大了,曹操得知了孙权和刘备联盟以后,再也没有单独攻打他们两方其一的心思了。
孙权本身对这个联盟非常看好,但是刘备却并不打算把借走的荆州还回去,吴国和蜀国的联盟几乎崩溃,这时候也是鲁肃第一时间站出去和关羽一对一面谈。
文臣和武将谈事是非常危险的,可是鲁肃却并不在意,他见到关羽后并没有生气,而是有理有据的指责对方有借无还违背了信义二字,更对不起吴国对蜀国的信任和盟友。
三言两语之间,鲁肃把关羽说得面红耳赤,最后成功地要回了一半的荆州,还让两家之间的联盟更加稳固了一些。
鲁肃并非是电视剧和《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般,实际上的他文武并重,没有私心,有胆有识,一生为了东吴付出,是东吴的栋梁之才。
参考资料
《三国志》
《三国演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