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善于用人,但感情用事
刘备作为三国时期的主要势力之一,他的善于用人之处是毋庸置疑的。此点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赞赏。刘备的团结能力和用人眼光使得他能够吸引并激励一大批文臣武将,为自己的事业打下扎实且雄厚的基础。他以深情厚意对待孔明,对孔明的了解和信任使得两人之间建立了密切无间的合作关系,成为后世领导者之间良好的模范。刘备还能够接纳和团结其他英勇的武将,如关羽、张飞、赵云等,构建起一个相互支持、协同作战的团队。这些人对刘备忠诚耿直,忠于职守,一心为国家的统一而努力。刘备出色的用人之能也得到了毛主席的一再赞赏。


然而,刘备在用人上的确存在一定的缺点,即感情用事。他的感情向来丰富敏感,对于身边的人情感深厚,尤其是对于他的“兄弟”关羽的看重更是为人皆知。关羽在失去荆州后被东吴杀害,刘备悲痛欲绝,决心为关羽报仇,不顾一切地去攻打东吴。然而,刘备的冒进行动使得东吴能够抓住他的弱点,陆逊发动火攻,刘备最终遭到惨败。这个故事生动地体现了刘备本人在决策时容易因为感情用事而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刘备抓不到主要矛盾
毛主席指出,刘备的另一个致命缺点是抓不到主要矛盾。在三国时期,刘备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曹操,而孙权则是次要矛盾。然而,刘备却在感情的驱使下,一味地追求对东吴的仇恨,忽视了与曹操的斗争。他派关羽去驻守荆州,在丧失了荆州之后,执意要为关羽报仇,结果导致了对东吴的东征大败,最终使自己陷入困境。

毛主席举出了三国时期刘备攻打东吴的失败教训,告诫大家要明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在谋略中抓住主要矛盾。他们对待国民党反动派的问题上也要注意区别对待,不能因为顽固的蒋介石等人而破坏合作抗日的大局。毛主席认为,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属于次要矛盾,而主要矛盾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问题,要以此为重心,争取国共两党的合作。

总之,毛主席对刘备的评价是有自己的角度和评判标准的。刘备的善于用人得到高度赞赏,但他的感情用事和抓不到主要矛盾等缺点也得到了毛主席的指出。这些评价既是对历史人物刘备的客观观察和评判,也是对当代领导者的教育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