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些特殊原因,高考制度曾有过一段时期的中断,后来为了发展教育和科技,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中期终于将其恢复,不仅如此,当时中科院的院长方毅甚至组建了一支少年班,在中国科技大学试验了首批少年大学生,这里面当然是从全国各地搜罗起来的优秀人才,其中有三位神童曾闻名全国,只是后来的结果却令人遗憾。
首先是干政,他当年可是非常著名的神童,16岁的时候,就在全国赴美研究生中考取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并且凭此入学普林斯顿,原本看起来是一片大好的虔诚,可是干政在学校里和导师不和,常常发生争吵,最终只能回国。而回国之后,他一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整天只有母亲陪伴在他身边,时间一长,心理压力太大,精神上出现了问题。也是,这么大的落差,放在谁身上也很难接受吧!
然后是谢彦波,他在别人读小学的时候,就已经自学完了高中的课程,所以在11岁的时候,就进入到中国科技大学读书,比干政还早一年读硕士,18岁的时候就去了和干政一个学校读博士。可能是因为从小就比别人高一等,所以谢彦波有些自傲,在读博士的期间,也是各种不服导师,要知道他的导师可是诺贝尔将的获得者,结果因为人际关系没处好,和干政的结果一样,学都没上完就被召回了国内,不过他还比干政强一点,因为他回国后,留在了科技大学当老师,希望他的经历能给后面的学子一点教训吧!
最后一位叫宁铂,他是当年三大神童之首,也是13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但是他自己喜欢天文系,而这个学校并没有这个学科,所以他想去南京大学,被拒绝之后只能选择了中科大的物理系。结果他因为学的不顺心,慢慢抑郁起来,最终在2003年选择了出家。虽然说出家也不一定是个不好的选择,但是从国家大力培养他这个角度来说,确实有些资源的浪费,而且毕竟他的起点很高,最后是个这样的结果难免令人感到遗憾。
从这三位的经历上来看,他们原本可以有更加出色的未来,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却有很多自身的原因影响了这个结果,很难说,这样跨年纪的成长经历到底是好还是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