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在于勤奋
天才在于积累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就失去了对手 司马懿为何再也没有进攻蜀汉

  你真的了解诸葛亮病逝后,老对手司马懿为何终生没有进攻蜀国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中国朝代繁多,而在这众多的朝代里,有这样一个时期可谓是群雄逐鹿,精彩纷呈,这个时期便是三国时期。三国时期的历史精彩,而创造这些历史的人物的生平更是精彩,而《三国演义》正是基于这些人物的精彩生平而加以艺术加工写出来的长篇小说,在这本书中,出现了太多的人物,其中写的最为出彩的应该就是蜀国的丞相诸葛亮了,不过今天我们不说演义,只说说正史。

  虽然说正史上的诸葛亮并没有小说中写的那么神,但是却也十分的厉害,而且为了汉王室可谓是呕心沥血,最后积劳成疾怀着满腔的遗恨去世,那年他才54岁。

frc 7aaddb0ae352945bee2a425a0e22233e -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就失去了对手 司马懿为何再也没有进攻蜀汉

  诸葛亮去世之后,蜀汉一时间仿佛失去了主心骨,实力顿时下降,那个时候的蜀汉仿佛是砧板上的鱼,任由别人宰割,尤其是那个时候曹魏的实力十分强大,如果说想要攻占蜀汉的话,这便是最好的机会,可是历史却并没有如此进展,司马懿并没有做个小人乘人之危攻打蜀汉,直到他死,他都没有攻打蜀汉,这其中又有一些什么样的原因呢?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司马懿不敢,可能有人会问,诸葛亮都已经死了,司马懿还有什么不敢的?但是事实还真就是这样,不过却并非是惧怕蜀汉,而是惧怕曹魏内部的矛盾。

  其实早在诸葛亮刚去世的时候,司马懿就已经像当时的皇帝曹叡进言,说要攻打蜀汉,但是那个时候曹叡并没有答应,皇帝不答应出兵,就算司马懿再想打也只是徒然,而之后司马懿又被派去平定内乱,自然是无力分身。

  而之后,尤其是在曹叡去世后,曹魏集团内部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尤其是曹芳继位后,主少国疑,司马懿想要浑水摸鱼,势必势必牵扯巨大精力,这样一来,司马懿的心思全扑到了幼帝身上,哪有什么心思攻打蜀汉。

  虽然司马懿并没有带兵攻打蜀汉,但是曹爽坐不住,他派遣李胜等人攻打蜀汉,满以为能够拿下蜀汉,但是蜀汉虽然元气大伤,可终究底子还在,李胜一行人根本没有占上什么便宜,反倒让魏国元气大伤。

  在曹爽登基十年后,司马懿不满足于自己的地位被架空,开始了造反,而他最终也成功了,虽然他并没有真正的登基称帝,但是已经掌握了大权,把原本的曹魏王朝变成了司马家的天下。

  虽然司马懿谋反成功了,但是原本曹魏手下的大臣并不是都买他的账的,有的人对曹家忠心耿耿,自然要起来反对,而面对这些反对的声音的最好的措施就是运用武力强行镇压,为了达成消灭反对势力的目标,司马懿杀了很多人,光是曹家和夏侯家便有了万人之多。

  一方面可以从此看出司马懿的残暴冷血,一方面也可以说明当时国内形势的严峻,司马懿必须要发费大量的精力来面对当时的局势,国内都安定不下来,更不用说什么去攻打蜀汉了,蜀汉也因此安全。

frc 464dfc3cc16b3f60f04b50a019f5530c -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就失去了对手 司马懿为何再也没有进攻蜀汉

  所以说,司马懿不攻打蜀汉并不是像很多野史里说的那样,是因为对诸葛亮惺惺相惜因而决定放蜀汉一马,政治家的字典里或许会有惺惺相惜这个词语,但是在大局面前,还是自己的利益最为重要,司马懿根本不会为了一个已经死去的人去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是十分不值得,甚至可以说是愚蠢的行为,所以野史上说的根本做不得真。

  司马懿真正的不攻打蜀汉的原因不过也是出于自己自身利益的考虑,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在曹爽登基前是因为皇帝不允许加上平定国内叛乱确实要花费大量时间,曹爽登基后则是因为被架空,无力征伐。

frc c73acf4757fe5c0721ca4d70df574062 -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就失去了对手 司马懿为何再也没有进攻蜀汉

  而到了篡位成功后,他必须要将国内的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必须要保证司马氏的利益,确保自身权利的稳定,这才是对于当时的司马懿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没有之一。

  攻打蜀汉会获得利益吗?这必然是会的,但是这份利益放在整个司马家的利益的面前却不够看了,司马懿没有必要以小失大,他宁肯可选择固然能够保守一点的做法,而这也是他谨小慎微的性格的外在表现,正是因为这些原因的存在,司马懿在世期间根本没有办法去攻打蜀汉。

  《三国志》

  《三国演义》

  《晋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留言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评论 抢沙发

本站为免费公益性网站,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

国学谷为国学爱好者提供、国学常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国学经典内容阅读及解读。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