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第四五回: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的。
这句话很有深意,人的生老病死,命中自有安排。一生短暂,来去匆匆。
有些事情,其实早就已经有了定数,只不过肉眼凡胎还没有看透而已。很多事情,命中有的终会有,没有的,即便是去强求,也无济于事。
财富的积累也是如此,有些人穷尽一生,也无所作为。但有的人,看着没什么大动静,但往往会一鸣惊人。
奋斗的艰苦过程,极少有人能够看到。而成功后的璀璨光芒,却是众人羡慕的对象。
关于生死,民间有俗语:“会生,生八月;会死,死腊月”,你可知道老祖宗说这句话是要表达什么意思呢?难道一个人的生死,还有选择吗?
从字面上表达的意思来看,这句话其实并不算难。如果一个人命好,则会在农历的八月出生;而一个人想要善终,则最好是在腊月结束一生。
那么问题来了,老祖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人的生老病死,其实是不受自己控制的。
之所以会这样,还是和农耕社会的生活方式有关。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生产力的国度,粮食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也是所有人能够生存下去的基础。
俗语,来源于普通大众,是生活经验的总结和感叹。
这句传承千百年的大白话,前半句:“会生,生八月”。农历的八月,都在干什么呢?
“四大传统节日”的中秋节,就在农历的八月,正是农忙时节。在这个时候出生的婴孩,有两个好处。
第一,不缺食物。在这个时节,大多数人家中都是有足够的粮食的,产妇能够得到很好的营养补充,也就有足够的乳汁养育孩子。
在物质条件本来就很匮乏的古代,婴孩的存活率并不高,能够出生在不缺食物的季节里,可谓是上天有眼了。
第二,产妇在坐月子的时候,也就错过了农忙时节下地干活儿的时间。这对于婴孩而言,是有很好寓意的,说明这个孩子的一生会是很幸福的。
在农耕文明时代里,能够不下地干活儿的人,非富即贵,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至少也是在仕途上会有所作为的人,所以老祖宗是很看重这个时间节点的。
同理,也可以来分析这句话的后半句:“会死,死腊月”,腊月也就是农历的十二月,这个时候大家都闲下来了,正好有时间在家里聚一聚。
如果家中有老人在这个时间里去世,对于逝者和家人而言,老祖宗认为是比较好的时机。
这是因为此时的气温较低,逝者的肉体不会快速腐败,家中的人也有充足的时间来准备后事。
并且在这个时候,因为大家都不再忙于农事生产,也就有时间来祭奠逝者,这也是一件幸事。在世的时候,平平淡淡;死后能够风风光光,热热闹闹的上山,这已经很不错了。
在腊月里去世的老人,算是很有福气的人了。亲人们都在身边,眼睛一闭,也就不用再受苦了。
不仅如此,因为粮食十分珍贵。冬天里的食物不容易变质,在办完酒席之后剩下的饭菜,也就不会浪费,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还能继续食用。
综合起来这些因素,老祖宗就认为在腊月里去世的老人,是很幸福的,是有大福气的人。
结语
俗语“会生,生八月;会死,死腊月”表达的意思,都是基于农耕时代的具体情况来的,源于粮食的匮乏。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杂交水稻的问世,人们进入小康社会之后,这样的俗语,其实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因为如今的医疗水平也提高了,人们不会再为了最基本的衣食住行而焦虑,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
透过现象看本质,幸福的本源,其实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无论是婴孩,还是老人,抑或是强壮的成年人。只有身体健康了,才有精力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