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和大暑,都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夏季的两个节气,小暑是第11个节气,大暑是第12个节气。
时光如梭,转眼间就来到了夏季。人们脱掉了厚厚的冬装,也卸下了淡薄的外套,在不影响个人形象的同时,怎么清爽凉快,就怎么打扮自己。
即便如此,在小暑将至的时间里,炎热依然令人心情浮躁,总是变着法子让自己变得更加凉快。
小暑和大暑虽然都在“24节气”中的,排位也相邻,但两者还是存在区别的。
首先是时间差异:小暑和大暑之间相隔约15天。小暑一般出现在每年的7月6日或7日,而大暑则在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
今年的小暑是在阳历的7月7日,农历五月二十;而大暑则是在阳历的7月23日,农历六月初六。
其次是天气特点的差异:小暑标志着夏季进一步加强,气温逐渐升高。然而,相比之下,大暑是夏季最热的时期,气温更高且更加酷热。大暑通常是中国的酷暑时期,被认为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
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国度,老祖宗的“24节气”归根结底也是为了农业生产服务的。
所以,小暑和大暑之间的区别,还存在于农事生产方面。小暑时期,农作物进入了生长的关键阶段,需要注重田间管理和灌溉。
大暑时期则是农作物生长的高峰期,农民需要加强田间地除草、防虫和防病工作,同时要注意作物的保水和防晒。
当然,在民间还有很多关于小暑和大暑的农谚,这些是老祖宗在千百年的实际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生活经验,反应了季节变化带来的生活节奏变化。
比如这一句农谚俗语就很直观地表达出了小暑和大暑之间天气的变化:“小暑大暑闷死狗,大暑小暑热死猪”。
先来看这句俗语的前半句:"小暑大暑闷死狗",说的是小暑和大暑时期气温骤升,炎热难耐,此时大家就用"闷死狗"来形容极度闷热的天气。
大家都知道,狗是耐热性相对较好的家养动物,特别是中华田园犬,它们具有一定适应高温的能力。狗的体表覆盖着毛发,可以通过薄薄的舌头、喘气和流汗来散热。
即便如此,在小暑大暑这样的极端炎热气候环境中,狗也会中暑,甚至会因此而丢掉狗命,足见炎热气候带来的恶劣影响有多严重了。
再来看看这句俗语的后半句:"大暑小暑热死猪"。道理其实都差不多,相对而言,大暑是夏季最热的时期,而小暑则是夏季的前奏。
尽管小暑的天气还没有达到大暑那样的高温,但对于猪这种耐热性相对较低的动物来说,小暑的炎热天气也足以使它们感到难受甚至导致热中暑。
对于民间流传的俗语而言,大多会通过夸张的表达方式来阐述事情的结果。
很明显,这句俗语就用了夸张的手法来形容炎热的天气,以突显夏季的高温。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其实真实反映了中国农村地区对于夏季天气的感受和描述,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以娱谈和吐槽天气的方式之一。
不管怎么样,在小暑节气到来之际,我们理应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及早规划出行计划,做好防暑避暑的准备,避免中暑,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