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在于勤奋
天才在于积累

俗语:“六月立早秋,遍地起坟头”,今年立秋是早秋,还是晚秋?

今年立秋是早秋,还是晚秋?

答案是:早秋。

如何判断的呢?

关于这一点,老祖宗早就有了一套完整的方法。当然,古人说的时间,都是用农历计算的。

20230813014505810 - 俗语:“六月立早秋,遍地起坟头”,今年立秋是早秋,还是晚秋?

如果是在农历六月份“立秋”,那就是“早立秋”;在农历七月份“立秋”,则是“晚立秋”。因为闰二月的缘故,今年“立秋”的交节时间是农历六月二十二日,凌晨2点22分41秒。因此,今年是“早立秋”。

那么问题来了,“早立秋”到底好不好呢?

在“二十四节气”里,“立秋”是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起始

“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

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

在经历了千百年的详细观测之后,我们的先祖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节气规律,以供农事生产使用。

20230813014506727 - 俗语:“六月立早秋,遍地起坟头”,今年立秋是早秋,还是晚秋?

面对大自然,先祖们一直保持着敬畏之心,期望能有一个好收成,能够吃饱穿暖,这就已经很满足了,是熟悉的幸福滋味。

因此,也就有了很多经典的俗语流传于世,比如这一句:“六月立早秋,遍地起坟头”。

从字面上表达的意思来看,其实是很简单的:农历六月立秋,是“立早秋”,意味着庄稼收成不好,甚至会发生饿殍遍野的悲惨结局。一眼望过去,看到的就是漫山遍野的新坟。

看到这里的时候,大家心里一定有一个大大的问号:为什么早一点“立秋”,就会发生如此恶劣的后果呢?

这与农作物的生长有着直接关系。

众所周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并且还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没有断代的神秘国度,即便到了清朝时期,也被称为是:沉睡的雄狮。足见中国的强大和对世界的影响力。

20230813014507587 - 俗语:“六月立早秋,遍地起坟头”,今年立秋是早秋,还是晚秋?

农历六月份“立秋”,庄稼的长势就会受到影响,难以完成最后的成熟阶段,自然也就会大量减产,给农民伯伯带来极大的损失。

与之相反,如果是农历七月“立秋”,大部分的农作物,都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收成,家里的粮食充足,自然也就会生活无忧。

至于具体原因,是因为农历六月份的时候,大部分农作物都在进行最后阶段的“结果”过程,需要充足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立秋”则意味着光照时间会明显缩短了,得不到足够的阳光照射,自然就不会颗粒饱满,减产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俗语“七月立秋样样收,六月立秋样样丢”流传下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0230813014508680 - 俗语:“六月立早秋,遍地起坟头”,今年立秋是早秋,还是晚秋?

类似的俗语还有很多,比如“六月立秋紧丢丢,七月立秋秋里游”,“七月立秋慢悠悠,六月立秋快加油”等等,其表达的意思都大同小异。

按照老祖宗的经验,“早立秋”意味着没有好的收成,人们生活艰苦。结合当下的形势来看,多地发生了令人痛心的特大洪涝灾害,别说是庄稼歉收,生命财产都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不禁感叹:在大自然面前,人类依然是如此渺小。敬畏大自然,是一项必修课。

结语:

对于俗语:“六月立早秋,遍地起坟头”,我们也应该要有敬畏之心,毕竟是老祖宗的经验总结,是有很强的实用价值的。

对于俗语,我们应该保持一种理性和全面的态度。俗语是流传下来的传统表达方式,通常包含着一定的智慧和经验教训。

20230813014510906 - 俗语:“六月立早秋,遍地起坟头”,今年立秋是早秋,还是晚秋?

之所以要保持理性,是因为俗语也是基于特定的文化、历史背景或社会情境,因此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留言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评论 抢沙发

本站为免费公益性网站,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

国学谷为国学爱好者提供、国学常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国学经典内容阅读及解读。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