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32句抛开世俗诗词,助你告别迷茫苦痛

20250212053735979 -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32句抛开世俗诗词,助你告别迷茫苦痛

01

浩荡入溟阔,志泰心超然。

——唐·白居易《送毛仙翁(江州司马时作)》

白居易以磅礴之势投身于浩渺烟波,表达的是胸襟开阔、心境超越尘世喧嚣的豪情壮志,宛如乘风破浪的航船,驶向一片无边的大海,载着的不仅是身体的远行,更是灵魂的逍遥与自由。

02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唐·王维《终南别业》

当行走至溪水尽头,却并未止步于困境,而是悠然坐下,欣赏风云变幻的自然景象。这寓言般的生活哲学,教人无论遭遇何种境况,都应从容淡定,接纳生活的变化,并从变化中找寻新的启悟与生机。

03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傲骨嶙峋,不屈于权力之下,他坚持个体尊严,拒绝为迎合权贵而扭曲自我。诗句如烈酒烧喉,抒发了独立人格的高贵与率真,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保有一份不可侵犯的坦荡笑容。

04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 先秦·佚名《六韬引谚》

这句话以冷峻而不失洞察力的笔触揭示了人间百态,仿佛置身繁华市井,目睹众生忙碌,感叹世人纷纷攘攘,往来不断,不过是为了追逐利益。

05

慷慨丈夫志,可以耀锋芒。

——唐·孟郊《送丹霞子阮芳颜上人归山》

孟郊笔下的大丈夫志气如剑,光芒四射,意指英勇之人不仅胸怀壮志,更能在关键时刻彰显力量与锐气,他们如同砥砺出鞘的宝剑,闪耀着坚定信念与卓越才华的光辉。

06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魏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借飞鸟思念林泉,池鱼怀念深渊,寄寓自己对自然恬静生活的向往与回归本源的渴望。一份深深的眷恋之情,让人感受到对纯净、简单生活的深深挚爱和对精神家园的执着追寻。

07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甫虽有纵览江海的宏图壮志,但他选择的却是洒脱随性的日子,伴着日升月落,岁月更迭,体验生活的跌宕起伏。这是不愿拘泥于世俗功名,而愿顺应时光流转,悠然度日的人生哲学。

08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以简练精辟的语言教导子女,唯有淡泊名利,才能使志向明晰;只有心境平静,方能抵达长远的目标。修身养性、静水流深的人生境界,才能达到内在修为与外在成就的和谐统一。

09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汉·司马迁《陈涉世家》

司马迁借陈涉之口发出振聋发聩的质问,挑战了世袭贵族的特权观念,点燃了民众追求平等与公正的热情。这一掷地有声的反问,犹如冲破束缚的霹雳,唤醒了无数不甘命运摆布的灵魂。

10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宋·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经历了人生的曲折坎坷后,回首过往,一切困顿与挫折已然释然。他以超脱的心境告诉我们,无论经历过怎样的人生风雨,在心中放下时,一切都将化为平常。此句富有禅意,昭示了看透世事变迁后的淡然与豁达。

11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东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构筑小屋于喧闹人间,却仿佛置身世外桃源,无闻车马嘈杂之声。他的回答在于心灵深处的超脱,只要内心远离尘嚣,便能在任何地方觅得一方清静之地。一个人追求精神自由、摒弃世俗纷扰的理想生活状态,就会选择方寸之地以栖息灵魂。

1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在金秋之际,闲适地采摘菊花于东篱之下,不经意间,那秀美的南山映入眼帘。一幅田园诗意的画面,诗人沉浸于自然之中,与天地融为一体,以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了“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

13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宋·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手握竹杖、脚踏草鞋,以此轻盈装备替代骑马出行,轻轻松松;身披一身蓑衣、一生风雨,毫不畏惧,乐于接受生活的种种考验。这是饱经风霜之后炼就的豁达人生观的写照,无论外界如何动荡,始终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韧,享受生活的每一个当下。

14

堪笑荣华枕中客, 对莲余做世外仙。

——宋·周敦颐《对莲》

调侃那些沉醉于红尘荣华者,自己则独对莲花,超凡脱俗,仿佛成为了一个世外仙人。通过对比,凸显了作者对于超然物外、崇尚高洁品格的人生态度。

15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宋·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倘若眼前未曾见证离别的苦楚,恐怕难以相信世间会有白头偕老的爱情悲剧。饱含深情,流露出对爱情悲欢离合的深刻感慨。

16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

——近现代·毛爷爷《七律 登庐山》

毛爷爷以冷静客观的目光审视国际风云变幻,热烈的情感如同狂风暴雨般激荡着祖国的江山大地。领袖人物胸怀天下、矢志不渝的革命激情和崇高理想,令后世人代代尊敬他老人家。

17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汉·佚名《生年不满百》

古代诗人感叹生命短暂,然而人们却常常忧虑千年之事。千百年来,人类对未来的忧虑与期待一直都有不可调和的茅盾。

18

官曹称心静,居处随迹幽。

——唐·白居易《赠吴丹》

身为官员,却能在繁忙的公务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居住之处也随之显得幽静宜人。虽身在仕途,仍能够坚守内心的清净与恬淡,寻求生活中的雅致与悠闲,的确是一位很亲民的官员。

19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劳作于田野之间,衣物被露水沾湿也不足为惜,只因所做的一切没有违背自己的意愿。既然选择了归隐田园、躬耕自给生活方式,那就由衷热爱与坚定信念。

20

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唐·白居易《船夜援琴》

人在弹奏古琴时体悟到,内心平静,则琴音亦显清淡,那一刻,仿佛时间的流逝不再重要,古人今我共融于同一片音乐的宇宙之中。以音乐为媒介,阐述了超越时空的精神相通与宁静致远的艺术境界。

21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少年时便未染世俗之气,骨子里倾心于山水田园。他早年的纯真本性便深深烙印着对自然的挚爱,一种与生俱来的向往自由、亲近大地的心灵呼唤。

22

骐骥筋力成,志在万里外。

——唐·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

骏马骨骼强健,力量已蓄,它的志向在那遥远的万里之外。以千里马比喻胸怀壮志之人,生动展现他们具有无比潜力和凌云之志,渴望驰骋疆场,实现宏伟抱负。

23

石室人心静,冰潭月影残。

——唐·贾岛《寄白阁默公》

一幅禅寂空灵的画面,修行人在寂静的石室中心境澄明,如冰潭般清澈,尽管月影斑驳残缺,却更显超凡脱俗的禅定之美,静心方能洞见世界的真理。

24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唐·李白《古风·大雅久不作》

谪仙人李白立下宏大志愿,致力于创作传承千古的文章,希望通过自己的笔墨让光辉流传千载,照亮后来者前行的道路,这就是诗仙对文化传承与文学贡献的豪情壮志。

25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借沉舟与病树象征过去的挫折与困顿,但在它们身旁,无数船只扬帆起航,生机勃勃的新绿覆盖原野。这一景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生命哲理,人们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与变革。

26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清·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

在这静谧的秋日江边,独自一人的诗人一边高歌,一边举樽畅饮,静静地垂钓于浩渺江面。极致孤独而又充满诗意的情趣,是文人仕大夫的标签,他们寄情山水、独立自主的人生态度,多少人难以企及。

27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宋·高翥《清明日对酒》

人生短暂,应当把握当下,在有酒可品时尽情尽兴,因为死后纵有万千遗憾,也无法带至九泉之下。既如此,不如及时行乐。

28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明·唐寅《桃花庵歌》

醉卧花间,醒来又在花前静坐,反复循环,把酒言欢与花香鸟语相互交融,这是一幅逍遥自在、醉舞花间的诗意画面,这是独属于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超脱世俗、随性洒脱的性格特点。

29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宋·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

选择驾一叶扁舟,消逝在茫茫江海,将自己的余生寄托于广阔无垠的大自然。人生历经世事沧桑后,就会向往远离尘世纷扰,追求心灵的自由的生活态度。

30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唐·韦应物《简卢陟》

手中仅有一瓢佳酿,却足以慰藉旅途中的风尘仆仆。诗人以酒喻情,寥寥数语传递出一份对朋友的关怀之情和对人生的温暖感悟,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人性的柔韧。

31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唐·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面对人生的不如意,他选择了洒脱应对,设想明日披散头发,乘舟而去,摆脱束缚,任意江湖。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和不屈从现实的傲骨风姿。

32

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宋·朱敦儒《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

自我歌唱、舞蹈,尽情释放心怀,不受任何约束与阻碍,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一句酣畅淋漓地表达了词人追求个性解放、热爱生活的态度,以及对逍遥人生境界的赞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留言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诗词名句

一叶落,几番秋。江南独倚楼。22句清寂诗词,凄冷的感情令人动容

2025-2-12 13:38:18

诗词名句

百岁母身健,愿儿长在家。49句情深款款祝福诗词,元宵节可用

2025-2-12 13:45:1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