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和珅赈灾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和珅救灾往粥里撒泥沙,为何乾隆称赞不已?
清正廉明的好官,能获得百姓的爱戴,名流情史,受到后人的敬仰和尊重。相反的,贪污腐败的奸臣,则会被百姓厌弃,遗臭万年,为后人不齿和唾骂。和珅,因为其贪污众多财物而被人们唾骂。
其实,早年间,和珅也做过一些利国利民的事情。乾隆曾经派和珅去赈灾。在灾区现场,和珅将一把沙子撒到了已经煮好的粥了。和珅的这一行为,得到了乾隆的称赞。即使是在现在,许多人仍然认为这种行为是正确的。这是为何呢?
和珅的早期经历
和珅当官之后,结交权贵,生活奢侈。然而,早期的和珅,生活非常艰苦。和珅长到三岁时,母亲因难产而去世;九岁时,父亲也因病去世了。双亲都离世了,让和珅和弟弟的生活,过得非常艰难。
一些亲戚欺负和珅兄弟年幼,企图以照顾幼儿的名义,侵占他们家的家产。好在,家里一个忠心的老仆人,以及一位曾经受到和珅父亲恩惠的亲戚,一直保护着和珅两兄弟,不让他们受到欺负。
自从隋唐之后,科举制成为了朝廷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许多想要进入仕途的人,十年寒窗苦读,只希望能够考取功名。和珅也有着这样的想法。他希望能够出人头地,保护弟弟和家人,不再受到别人的欺负。
十九岁时,和珅下场考试。但是,烤出来的成绩,却令和珅非常失望。名落孙山的结果,让和珅消沉了很长的时间。从父亲去世之后,和珅就承担起了家族的重任,他了解:其他人有机会继续苦读,再参加三年后的考试。但是,他自己却不想再耗费时间了。
思来想去之后,和珅决定放弃科考,另辟蹊径,弃文从武。因为满人的身份,和珅轻而易举地进入了皇宫中,成为一名侍卫。皇宫中的侍卫,有一个好处:很容易能接触到皇帝。不久之后,饱读诗书、长相俊美的和珅,得到了上级的提拔,进入到乾隆的仪仗队里。
乾隆也注意到了和珅,将他提升为正蓝旗的副统领。随着乾隆对和珅宠信的增加,和珅先后在户部、军机处、内务府等部门任职。这段时间里,和珅尽忠职守,很受乾隆的宠信。乾隆经常将一些重要的事情,交给他来办。
封建社会中,生产力水平底下,农业产量少。几乎每个地区的农民,都是靠天吃饭的。一旦遇上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许多没有收成的百姓,就会沦为难民。
每一个朝代的统治者都了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倘若这些难民走投无路,必将会爆发农民起义,威胁当权者的统治地位。因此,每当发生了天灾时,朝廷都会发放赈灾银两,派遣大臣到灾区救灾。
乾隆年间,发生过许多次的天灾。有一次,乾隆让和珅前往灾区,主持救灾工作。此时的和珅,还是一个对君主忠心、爱护百姓的好官,还没有完全成为一个罔顾百姓的贪官。因此,到达灾区之后,和珅就很积极地投入到了救灾行动中。
为了让受灾的群众不挨饿,官府每天都会为灾民们准备食物,包括馒头、粥。然而,负责发放食物的人发现,每天准备的食物,都不够分。官员将这个问题告诉了和珅。
通过观察,和珅发现:每天来领食物的人,非常多。有一些穿着正常的人,看着根本不像灾民,也出现在衣衫褴褛的灾民之中,领取官府发放的食物。和珅派官吏去跟随这些人,想要了解他们的真实身份。
最终,官吏告诉和珅:“他们根本不是难民,是镇上没有受到灾情影响的人。”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和珅想了一会儿,就想明白了背后的缘由:官府提供给灾民们的粮食,是免费发放的。一些人,会有贪小便宜的习惯。有免费的食物可以领,怎么会不要呢?
和珅撒沙子
想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和珅认为:想要阻止这种行为,需要从食物上入手。喜欢贪小便宜的人,是因为官府提供的食物,与他们在家里吃到的食物,没什么区别。倘若官府提供的食物,比他们家里吃到的食物差,那么这些人就不会再来领难民食物了。
于是,和珅来到官府设立的施粥蓬中,在官吏们即将给排队的难民们分粥的时候,和珅从地上抓起了一把沙子,当着所有人的面,放进了粥锅里。看到和珅的这个行为之后,一些难民虽然觉得惋惜,但是,他们仍然站在队伍中,等待官吏分粥。
而一些穿着正常的人,和珅将一把沙子放进了粥锅里,粥已经不干净了。他们犹豫了一会儿,就离开了队伍中。最终,留下来领粥的,只有那些真正的难民了。赈灾结束之后,和珅回到京城中,向乾隆复命。乾隆非常高兴地表扬了和珅在此次赈灾中的表现。当提起和珅将沙子放进粥锅里时,乾隆表示不解。
和珅回答道:“那些真正的灾民,生活困难,为了能够生存下来,他们别无选择,必须要吃搀有沙子的粥。而不是灾民的人,自己家里就有食物,因此,他们是不愿意吃有沙子的粥的。”听到和珅的话,乾隆哈哈大笑,称赞和珅骁勇善战。
尽管当时的清代,并没有人研究经济学相关的课题。但是,相同时代的西方国家里,已经有许多经济学家们,研究各种经济学理论了。和珅往免费粥里搀沙子的行为,当时的西方,已经有人用比较科学的理论进行解释了。
官府免费提供给灾民的粥,是公共物品。那么,就会存在着一些不是灾民的人,想要“搭便车”,从而混进灾民中,领取食物。而和珅往粥里撒沙子,则让一部分放弃了想要“搭便车”的想法。如今,许多经济学家仍然是赞同和珅的这个做法的。
总结
倘若和珅一直尽职尽责地当一个爱护百姓的好官,他应该能够名流清史。但是,和珅却走上了贪污腐败的道路,让他早期的努力完全白费,让他成为了一个被后人唾骂的贪官。和珅的人生,全毁于一个“贪”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