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12首潇洒诗词:生活理应不骄不躁

20241223121614907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12首潇洒诗词:生活理应不骄不躁

现代人提起苏轼,他就像神仙一样的人物,在他的身上,有三绝最令人羡慕。

家学一绝、才华一绝、潇洒一绝。

苏轼本来是少年得志,一路开挂。可是,到了中年,他的人生就开始跌宕起伏,颠沛流离

当时,宋朝面临着两大问题,一个是积贫,一个是积弱。

朝廷没钱,财政总是亏空。还有就是军队不强,总打败仗。

怎样才能扭转这样的局面呢?当时的皇帝宋神宗任命了一位非常出名的宰相,王安石

王安石大力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改革措施目的是很好的,富国强兵,但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就显得不合时宜,完全是一厢情愿,实际上行不通。

苏轼是个耿直的人,提出了不少反对意见,结果就被改革派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了。

他们在苏轼的诗文之中挑出了一些字句,罗织罪名,说他对皇帝不忠。

把他抓到了御史台里,一关就是一百多天,他自认为已经是必死无疑,还写下遗书交由弟弟子由。几经周折,他才最终逃过一劫,被贬官黄州了事。

后来,皇帝换了,王安石这一派新党也被打压下去,换上了保守派,按说,苏轼该苦尽甘来了吧?

可是这个时候苏轼又说,王安石的一些做法并没有错,这样一来他又成了保守派的打击对象。

总之,新党觉得他旧,旧党觉得他新,他就在这两派之间起起落落,先后贬官黄州、惠州、儋州,真是九死一生。

这样折腾下来,一般人早就心如死灰了。可不一样。他心态特别好,一路走一路吃,在黄州发明东坡肉,在惠州吃荔枝等等。

经历过生活鞭打的苏轼,对身边人、身边事已经看得豁然开朗,于是有了以上这些诗词,首首读来都是这样不骄不躁,旷达豪迈。

01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宋·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红日垂暮西坠,映照得绣帘如诗般轻轻卷起,我立于亭下,眼前水天一色,浩渺无垠。

这方静谧天地,你为我新筑的快哉亭,承载着我们的深厚情谊。

犹记当年在平山堂上的日子,倚枕而卧,江南烟雨朦胧。那渐行渐远消失在茫茫云雾中的孤鸿,空留余音回荡在心间。

醉翁欧阳修曾以“山色有无中”描绘此等若隐若现之美,此刻,我在这快哉亭前,仿佛能听见他穿越时空的低吟浅唱。

广阔的水面十分明净,山峰翠绿的影子倒映其中。忽然江面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小舟在风浪中掀舞。

见此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风赋》,像宋玉这样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庄子的风是天籁之说的,硬说什么风有雄雌。

其实,一个人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在此黄州快哉亭,心中装满浩然正气,胸襟坦荡宽广,面对疾风吹过千里江山,唯有感叹:这份浩然气概,正如那自在畅快的清风,穿行于人间烟火与山水之间,赋予生活无尽诗意。

02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宋·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夜色中,我在东坡把酒言欢,醉了又醒、醒了又醉,直至夜深人静,仿佛已至三更时分。

归家的路上,我脚步略显踉跄,而家中童仆早已沉睡,那鼾声如雷鸣般在寂静的夜里回荡。

轻轻敲门,却无人应答,只余下自己倚杖独立,聆听那江水低吟,它在月色下流淌着无尽的故事和情感。

此刻,我思绪万千,心中长叹此身非我所独有,何时才能抛开尘世间的纷纷扰扰,忘记那功名利禄的追逐?

夜色渐浓,风儿悄然停歇,江面波纹平静如细縠。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刻,我心生向往:

若能驾一叶扁舟,从此消逝在这茫茫夜色之中,将剩余的生命寄托于浩渺的江海之间,该是多么洒脱自在的人生境地!

笔尖流转间,随笔般的诗句,犹如月下泛舟的悠然身影,承载着我那淡泊世俗、超然物外的情怀,在每个字句里渗透着对闲适旷达生活的向往与挚爱。

每一次心灵的触动,都化作诗意的涟漪,扩散在永恒的时空之河中,让人生之美,如同江面上那一抹淡淡的月光,虽静默无声,却唯美动人,不骄不躁,深情无比。

03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滔滔不绝,浪花淘尽了千百年的英豪人物,他们的英勇事迹与岁月一同消逝在浩渺的时空之中。

西岸故垒依旧,那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处古战场,人们传颂着三国时代的周公瑾,在赤壁之地以智勇立下赫赫战功。

乱石穿破苍穹,惊涛骇浪猛烈拍打着岸边,激起如雪般的浪花千万堆,那壮丽江山宛如一幅画卷,在这一刻诞生了多少英雄豪杰,他们曾在这片土地上书写下辉煌篇章。

遥想当年年轻的周瑜公瑾,正值小乔初嫁,风华正茂,雄姿英发。他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谈笑间运筹帷幄,敌军的战舰樯橹顷刻化为灰烬,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和从容气度。

我如今神游故国,不禁自嘲多情,对往昔的怀想或许会引人一笑,感慨时光匆匆,早生华发。

人生终究如梦一场,面对滚滚长江东逝水,举杯向月,将这一樽酒洒向江面,以此祭奠那些曾经的英雄豪杰,也寄托我对世事变迁无常的深沉思索。

赤壁之战发生时,周瑜只有三十四岁,而此时的苏轼已经四十七岁了。周瑜年轻有为,而自己却仕途坎坷,一事无成,所以苏轼才发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感叹,既是一种自嘲,亦是一种无奈。

经历了岁月洗礼的苏轼不再像当年那样冲动了,他的思想愈发深刻。面对失意的人生,他仍能用豪迈的心境来对待,赤壁的波澜壮阔让他感受到人生的豁达。

04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宋·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在园圃北面有一个旧台,年代久远,破旧不堪。

苏轼命人将其修葺一番,之后,他将这件事告诉苏辙,苏辙为此台取名“超然”。所谓“超然”,即苏轼无论在哪里,都能感受到快乐。

超然台上,苏轼独自伫立,向四周眺望,将满城春光尽收眼底。不觉间,一阵微风吹来,柳枝迎风飘然起舞,原来春天还没有过去。“春未老”,虽为暮春,春却仍在,只见护城河正微微闪动着,仿佛是点点泪花。

远处的密州城内,绽放着春花,十分宜人。更远处是那没于雨影中的千家万户,自己却无法归家,只能在这陌生的地方独自伤悲。

酒醒后,思乡的情绪更加浓郁。寒食节刚过,马上就是清明节了,他无法回乡扫墓,只能独自叹息。

寒食节通常在清明前两天,从当天开始要禁火三天。寒食节过后重新点火,是为“新火”。此时,寒食节已过,苏轼心中乡愁难断,但他马上借助“新火”煮茶来缓解心中的愁思。

最后,他感叹“诗酒趁年华”,这是一种超然干物外的思想活动,即暂时忘却尘世间的一切,抓住眼前最好的时光,以诗酒自乐。

05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宋·苏轼《蝶恋花·春景》

花残红褪,杏子上枝头。燕舞天空,溪水环村。柳絮轻飘,芳草萋萋。

围墙内,少女悠荡秋千,笑声如歌,飘溢墙外,行人驻足,醉心其中。笑声渐消,行人怅然若失,仿佛被多情的少女遗忘,独留无尽思念。

此情此景,唯美动人,诉说着围墙内外的故事,让人心生向往,追寻那笑声消失的痕迹,寻找那无情的少女,寻找那逝去的笑声。

春天,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等句将乐景融进伤情中,佳人笑声动听,多情却被无情恼,行人心碎。

墙外行人对墙内佳人的眷顾及佳人的淡漠,让行人更加惆怅。

有些人,有些事,不可强求,看淡就好。多情人总是容易受伤,也有那么点自寻烦恼,何必呢?

06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公元1061年冬,弟弟子由送苏轼至郑州,分别回京,作诗写给哥哥苏轼,这诗苏轼给弟弟的回信。

弟弟的原诗伤感的,因为他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的主簿(由于考中进士,未到任),嘉祐元年和兄轼随父同往京城应试,又经过这里,他觉得,这些经历真是充满了偶然。

如果说与渑池没有缘分,为何总是与它发生关联?如果说与渑池有缘分,为何又无法驻足多一些时间呢?这就是苏辙诗中的感慨。

苏轼收到此诗后,回应弟弟,开解他:人啊,不仅具体的生活行无定踪,整个人生也充满了不可知,就像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而鸿飞雪化,一切又都不复存在。

虽然 人生有着不可知性,并不意味着人生是盲目的;过去的东西虽已消逝,但并不意味着它不曾存在。

就拿崤山道上,骑着蹇驴,在艰难崎岖的山路上颠簸的经历来说,岂不就是一种历练,一种经验,一种人生的财富?若不经过一番艰难困苦,又怎能考取进士,实现抱负呢?

人这一生,坎坷艰危,漂泊无定,难有安定之时,这就是人的普通命运。

但是,我们不应该悲观的认为这切最终了无痕迹就放任自己的人生不管。

应该拼博还得拼博,至少鸿雁曾经也来过。你只需好好的努力就好,别人对你的看法不必看得太重,人生吧,没有必要将自己太当这一回事。

给你一杯酸奶,你觉得很开心,但是,你看到别人手上有两杯酸奶的时候 人,你会失落,会痛苦会不幸福,因为你有对比。

07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宋·苏轼《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柔奴原是王巩府中的歌伎,声色俱佳。王巩被贬到岭南后,她随王巩一同前往,无怨无悔,王巩深受感动,回到京城后便将她纳为小妾。

最羡慕的便是这世间如玉一般俊朗的男子,不仅相貌出众,就连上天也赠予他如此聪慧美丽的佳人。

对于眼前这个佳人,她歌声轻妙,笑容柔美,如水般清澈透明。不仅如此,她还才华出众,她把所作的歌曲吟唱出来后,那清亮悦耳的歌声能让人感觉到雪花纷飞,顿时让夏天变得清凉起来。

这里一语双关,既写出柔奴的歌声之美,又暗含王巩被贬至气候燥热的岭南,听到美妙的歌声后,仕途不顺的忧郁与浮躁都舒缓了许多。可见柔奴对王巩之重要,以及柔奴对王巩的情意深重。

奴北归后,看起来更加年轻了,她的笑容依旧灿烂,笑颜里似乎还带着岭南梅花的香气。

从艰苦的生活中归来时带着舒畅的心情,自然显得容光焕发,更加年轻妩媚。

苏轼十分佩服眼前这个女子,用梅花来形容柔奴的精神,他试着问道: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柔奴却坦然地回答:“何言受苦?何处是归?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这让苏轼连声赞叹,大受感染,内心里暗暗的滋生出佩服之情。

这也是苏轼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故乡在哪里,何时能回归故乡?

在长期的漂泊中,他不知道前路通往何方,何时才会回到故乡。如今,他的疑惑被柔奴简单的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所解开。

一个柔弱的女子尚且如此?只要心安定的地方,便是自己的故乡,何来困苦之说,何来思归之说。

我一味地追忆过去,却从未想过安定地生活下来。只有安定的生活,才能使人心安;只有心安,才知故乡在哪里。

在经历人生的苦难之后,他深知,只有乐观豁达的情怀才能化解生活中的苦难,才能在苦难中体会世间的乐趣。

08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宋·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与钱穆父同朝为官,两人性情相投,成了知交好友。后来,钱穆父被调离京城,苏轼为他饯行,并留诗赠别。

一别就是三年。其间,钱穆父在京城与吴越之间漂泊不定,生活艰苦,如今又要远赴瀛洲。途经杭州时,苏轼特意与他相会。

尽管他们脸上布满岁月的沧桑,写尽疲惫,但是他们的友情一如当初。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是苏轼对钱穆父辅君治国、坚持操守的称赞。而四处游宦、在外漂泊的苦楚,苏轼感同身受,所以这也是他对自己的一种勉励。

他不愿卷入党争之中,所以自请在外为官,远离京城,保持淡泊的心境,坚守内心的净土。如今与钱穆父重逢,他从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分别是凄苦的。想到故友即将离开,苏轼心里十分难受。

此次一别,不知何时才会重逢,甚至可能再无重逢之日,他怎能不难过呢?

送行时,那淡淡的月色、微茫的云色,都增添了几分哀愁,就连陪酒的歌伎也唱出阵阵凄婉的声音。最后,他发出感叹:“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一生游宦多地,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对他来说,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每个人都是旅途中的匆匆过客,走了又停,停了又走。

或许他早已厌倦这样的生活,只是无力改变,只能默默接受,笑对人生之苦,苦中作乐。

09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宋·苏轼《行香子·述怀》

一个孤寂的夜晚,夜色清新宜人,月光如水银般落下来。这里和尘世的喧嚣相比,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在这恬静的夜里,他独自对月饮酒,尽情享受着夜色之美。

苏轼饱受政治纷争之苦,一直漂泊不定,未曾有过片刻的安宁,此时的心情是苦闷的、惆怅的。

他凝望着夜空,只见夜空深邃而又神秘,四周静寂无声,不禁思索起人生的意义来。他渴望在思想中找到解脱,找到心灵的归宿。

在不同的时期,苏轼的心境也有所不同,但“人生如梦”却贯穿一生。一切都如梦一场,最终都将化为尘埃,化为虚无,过于执着只会失去生活的意义,让自己更累。

他感叹: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名利和功业都如天上的浮云一般变幻无常,一味地追求只会徒增伤悲。万事万物都有覆灭的一天,人的一生也不过是像“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那样转瞬即逝。

他回想自己的一生,才学出众却未受重用,无法施展才华。

宋哲宗即位后,他曾短暂受到重用,但并未做出成绩,还受到小人的攻击,不得不退出权位。因此,他决定从仕途的困扰中走出来,找回生命的乐趣。

他的方法是“且陶陶、乐尽天真”,享受当下,而不是执着于虚无缥缈的未来。他积极寻找现实中的快乐,自我解脱痛苦,展现出豪放乐观的人生态度。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不纠结于过去与未来,感受真实的快乐。只有远离官场,回到田园中去,才能找回真正的快乐。

10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宋·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滩边稀疏的柳树似乎在向刚放晴后的沙滩献媚。

眼前入淮清洛,亦仿佛渐流渐见广远无际。

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的野菜。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这首纪游词,是神宗元丰七年(1084),苏轼赴汝州(今河南汝县)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今安徽泗县)时,与泗州刘倩叔同游南山时所作。

苏轼游山对清茶野餐的风味大为赞叹,作品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健胜进取的精神。

一个生,心无杂念,无欲无求,轻松自如哪怕是粗茶淡饭也是一种欢愉。

清欢是一种味道,更是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特别是饱经忧患与磨难的人来说,更加难得可贵。

11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宋·苏轼《东栏梨花》

如雪般的梨花颜色淡淡,柳树已长得郁郁葱葱,柳絮飘飞的时候梨花也已开满城。

我心绪惆怅,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又有几人能看透这纷杂的人生。

此诗是四十一岁的诗人于公元1077年(北宋熙宁十年)所作。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冬天,苏轼离开密州(今山东潍坊诸城),接任苏东坡密州知府职位的是孔宗翰。第二年春天,苏轼到徐州赴任,写了五首绝句给孔宗翰。这是其中的一首。

苏轼完成这首诗已经是不惑之年,翻来覆去也才只看过了40个清明,心中无法揣测还有几度梨花可看。

清明年年如期而至,梨花岁岁伴着漫天飘扬的柳絮,而如寄的人生则只有一个盛年,诚如作者在另一首诗中所叹:“梦里青春可得追?”

这正是这首梨花诗深藏着的绵绵不尽的情思,它寄托了作者的人生感悟: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感情,让人们感受到了“人生苦短”,引人深思。

12、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宋·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在乌台诗案后曾痛苦茫然,然而,他并未沉溺于阴影之中,尽管在黄州的生活受到限制,但他仍然自得其乐,亲自耕种,丰衣足食。

一日春游,苏轼与友人欣赏着春天的美景,突如其来的大雨让他们狼狈不堪。同行的人都觉得倒霉透顶,抱怨不已。

人生就是这样,处处充满了意外,看似美好的事物也会有坏的时候,如果觉得自己是不幸的那个人,那心态也就崩了。

经历种种不如意后,苏轼内心变得强大。当朋友们抱怨大雨时,他反而悠然自得地感受雨中的情趣。

他知道风雨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他穿着草鞋,拿着竹杖,顶着风雨从容地走在沙湖道上。

自然界的风风雨雨十分平常,又何必介怀?人生既无风雨也无晴。这里的“风雨”既指眼前的狂风暴雨,也指仕途中的风风雨雨。

风雨过后再回望时,曾经的坎坷都不算什么,只是人生的一种磨砺。而当人身处危难之中,很难看到风雨过后的美好。

人生,没有经历过在黑夜里痛苦,泪流满面的情景,根本就够不上人生。风风雨雨也是人生路上的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它让你的人生更加丰富,更加圆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留言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诗词名句

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44句清幽雅韵古诗词,美得不可方物

2024-12-27 6:45:20

易经·周易

《断易天机》解渐卦

2024-11-13 16:18:1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