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提起古代的特务机构,大家第一反应会想起明朝的厂卫制度、清朝的血滴子什么的。其实中国的特务机构可谓历史悠久,在三国时期曹操、孙权已经设立了校事。俞正燮在《癸巳存稿·校事》中说:“魏吴有校事官,似北魏之侯官,明之厂卫……”俞正燮所说的“校事官”就是曹魏和东吴的特务机构:
曹魏校事
曹操所设校事的头目有卢洪、赵达,当时军中就有这样的谚语:“不畏曹公,但畏卢洪,卢洪尚可,赵达杀我。”这就反映了他们的可怕面目,也是属于鬼见愁一流人物。这些人的来历,正史上都没有记载,常常是忽然出现,当初想必也是用秘密方式搜罗到的。
魏国的名臣徐邈曾在醉酒后说自己是圣人,结果,这件事被校事赵达知道了,赵达立刻向曹操告发。曹操很生气,便将徐邈逮捕。最后是旁人劝曹操,说徐邈不过是酒后失言,再加上对曹氏有功,不能随便定罪,曹操这才饶了他。
还有曹操时代著名的“崔琰案”和“毛玠案”都是校事官的“杰作。”崔琰、毛玠都是汉末名臣,跟随曹操立下很大的功勋,但他们都被人告发下狱,最后因此丧命。而告发他们的人就是校事官。
校事的情报灵通,身手轻捷,对人主绝对忠诚,人主也给他们以特殊的权力,可以为所欲为,予取予求;但这些校事逐渐演变成为所欲为、滥用权力,终至肆行淫威、陷害无辜,严重地破坏了朝政与体制。其实曹操设置校事是有多重目的:控制军队、检举贪污、防止叛乱。
校事的设置,所针对的自然是朝廷上的官员和军队中的将领,曹丕篡汉以前,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很多的官员仍然心向汉朝,所以曹操想利用校事来监视官员和军队中的将领。曹操死后,校事的制度延续下来,直到齐王曹芳时,在司马家的推动下校事官才被废出。
东吴校事
和曹操一样,孙权也设立校事官。吴国校事中的著名人物为吕壹,《吴志·孙权传》云:“初,权信任校事吕壹,壹性苛惨,用法深刻。太子登数谏,权不纳,大臣由是莫敢言。”吴国太子孙登数次进谏反对校事,但孙权不为所动,自此没人再进言。
吕壹为人险狠,曾经诬陷宰相顾雍、左将军朱据等人,仗着孙权信任为所欲为。吕壹最终被杀是因为这样一件事:孙权最宠爱的小女儿孙小虎嫁给了左将军朱据,按说这关系是那就是牢不可破吧?可是吕壹有办法对付朱据。左将军的部属应领取3万串钱,但是工医王遂冒领了。
吕壹怀疑钱已经到了朱据之手,逮捕主管官员,逼他的口供,结果主管官员死在乱棍之下,朱据可怜那位官员无辜惨死,要用厚木板的棺材埋葬,这就成了朱据贪污的罪证:官员为了保护朱据而死,而朱据为了回报他,就用厚葬的方式,这不是很明显的犯罪吗?
因为涉及到孙权的女婿,所以上报后,孙权问了几次朱据,但朱据没办法证明自己的清白。只好自已搬出家门,睡在草堆上,等候定罪。要不是典军吏刘助找出王遂的罪行,朱据就只有死路一条。孙权知道真相后,吓了一大跳,“连朱据都敢害,还有他不敢的人吗?”于是逮捕吕壹,不久处死。
孙氏是以基层武人起家,依靠武力在江东立足,江东大族看不起孙氏。孙策大肆诛杀江东豪强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当然他后来被刺杀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经过孙权改变了孙策一味强压的政策,改用恩威并重的手段,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使大多数江东大族归心。
但是,孙氏与江东大族的矛盾并没有因此完全消除,为了更好的制衡这些“地头蛇。”孙权效仿曹操设立校事,吕壹秉受孙权旨意,用酷刑严厉打击了一部分江东大族,结果,却遭到陆逊、步骘、吕据、顾雍等人的强烈反对,而陆、步、吕、顾都是江东大族。
权力导致腐败,而不受监督的绝对权力必然导致绝对腐败。校事实际上是曹操、孙权为了稳固统治,加强对官员监督的一种制度。从某种程度上说,校事制度消失后,世家大族更加肆无忌惮,这也间接助长了后来晋代门阀骄奢淫逸、专横跋扈的作风,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