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刘备和曹操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备攻打益州时,曹操在干什么,为何不趁机攻打荆州呢?
刘备和刘璋撕破脸的时候是什么时候?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刘备和刘璋撕破脸的时候”是什么时候:
公元211年,在张松和法正的忽悠下,刘璋邀请刘备入蜀;
公元212年,张松被告发,刘备与刘璋反目,开始撕破脸;
公元213年,刘备与刘璋在益州厮杀,刘备进围雒城,庞统战死;
公元214年,诸葛亮,张飞,赵云入蜀,与刘备合兵一处,刘璋投降。
也就是刘备跟刘璋撕破脸在公元212年。
曹操跟孙权死磕的原因,当时孙权才是最大的威胁,让曹操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
公元211年,孙权在濡须口修建濡须坞,并且将治所迁移到了建业,建业也就是今天的江苏南京。濡须坞是修建在两座山之间的水口上,是在吕蒙的建议下修建的,用来防御曹操的水军进攻。曹操与公元213年,起兵40万进攻孙权的濡须坞,并且生擒孙权的大将公孙阳。孙权亲领7万大军与曹操死磕。可以看出就在刘备和刘璋在益州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曹操在死磕孙权。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相比起刘备,孙权才是曹操认为的心头大患。
曹操在当年江东孙氏还没有坐稳时,没有乘机消灭孙策
当年曹操消灭吕布,陈登建议曹操应该早日进攻江东,免得江东孙氏做大。当时江东还是孙策时期,孙策凭借500人渡江,在江东建立起基业,但是当时还立足未稳。而曹操之所以没有进攻江东是因为在河北有更大的敌人,就是袁绍。
曹操平定河北后,选择了北征乌桓,再次给了孙权机会
后来曹操基本平定了河北,袁谭逃跑到乌桓。这个时候是可以进攻江东的,而曹操选择了远征乌桓。在这一问题上曹操的多数谋士都士反对的,只有郭嘉支持。远征乌桓非常艰难,可以说是一个冒险之举,郭嘉也死在了路上。曹操从乌桓回来之后重赏了当初阻止他远征乌桓的人,并且说这次战胜乌桓实属侥幸,冒了很大的险,并且希望这些人以后有不同意见要大胆地提出。这算曹操给了孙权第二次做大的机会。
赤壁之战,曹操骄兵必败,导致失去了最好的平定江东机会
刘表死后,荆州投降,当时对曹操来说最大的威胁就是江东孙权。关西的马腾韩遂,虽然作战勇猛,但是都是有勇无谋之辈。益州刘璋更不用说是个软弱无能的人。汉中张鲁是个靠道教统治的天师,他本来就没有跟曹操死磕的想法。然而曹操在这个时候显然是过于自信了,认为平定孙权之后天下就基本上可以轻松的统一了。然而就是这关键的一战,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赤壁之战后,孙权仍然是最大的威胁
赤壁之战后,刘备靠着自己积蓄的实力,以及与孙权的同盟关系,或者说当时刘备是臣服于孙权,刘备获得了荆州的大部分土地。这使得局势变化到了荆州投降之前,或者说对曹操而言比荆州投降之前更糟糕的局势。然而此时最大的威胁仍然是孙权,而不是刘备。
当时进攻益州的条件还不成熟,关西还没有平定
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再次进攻孙权之前,做了一件事情,就是逼反了关西诸将。曹操命令司隶校尉钟繇和夏侯渊各自率领一队人马,从关中借道进攻汉中。这时所有人都认为这样做会逼反关西众将,让马超韩遂等人造反。而曹操却不回答他们,照样进攻汉中的计划。结果就是马超以及关西各镇的将领纷纷造反,他们找到韩遂,让他作为盟主,起兵抗曹。关西联军一共十部,以韩遂和马超为首领,占据潼关有利地形,曹操却笑了。原来曹操觉得关西军阀众多,各个击破需要很长时间,故意想把他们集合在一起消灭。曹操亲率大军与韩遂马超在潼关一战,曹操使用了声东击西的战术,一方面命人在潼关下虚张声势,另外一面派人在离潼关很远的地方渡过黄河。曹军占领黄河西岸之后,大军开始逐渐渡河,潼关的关西联军失去了关口的优势,后撤到渭水以南。曹操在渭南又成功反间韩遂与马超,最后的结果是造反的关西十将,死的死,逃的逃。
关西依然没有平定,曹操只留夏侯渊对付马超,自己去对付更大的敌人孙权
潼关之战后,只是大大地重创了关西军阀的实力,成宜,李堪当时就被乱军杀死了。有些人逃到了汉中张鲁那里,马超韩遂已经被离间。逃回凉州之后,马超又纠集了部队,而且张鲁也派人支援他。而曹操在潼关之战胜利之后,就留夏侯渊驻守长安,由夏侯渊负责平定关西的余寇。而他自己则返回许都,准备进攻孙权。
在刘备和刘璋撕破脸的这段时间里面,夏侯渊在凉州与马超周旋,而曹操在濡须口与孙权死磕。最终的结果是夏侯渊平定了凉州,马超投奔张鲁。曹操在濡须口与孙权死磕不成,到了第二年春天,叹息到“生子当如孙仲谋!”于是领兵撤回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