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武则天和武家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武则天死后,为何能保全武家,竟是因为她说的一句话。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在首都洛阳紫微城 发动兵变,逼迫女皇帝武则天退位,复辟唐朝。武则天被迫交出皇权,移居上阳宫,称则天大圣皇帝,史称神龙革命。
神龙革命后,唐中宗李显到上阳宫看望母亲武则天,武则天说了一句话,不仅在她死后保全了武家,又报了篡位之仇,可谓是一箭双雕。那么她究竟说了什么呢?
武则天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又名武媚娘。太宗死后,她被唐高宗李治迎回朝,并且立为皇后。由于李治后期身体状况不好,经常让武则天代他处理朝政,有“二圣临朝”之称。后来李治驾崩,儿子李旦继位.
武则天不甘心交出权力,而李旦为人软弱,惧怕母亲的威力,于是李旦在公元690年宣布退位,让位武则天。武则天改唐为武周,国号天授,迁都洛阳。此时的武则天已经66岁了。
自古新朝建立,未来储君的确立是朝廷稳定的根本,况且她已经是高龄老人了,所以立储是迫在眉睫。武则天有二个儿子,李旦和李显。不管立他们中的任何一人,皇权都会回到李唐手上,自己只不过是白忙活一阵子。
为了让武氏江山传承下去,就得立武姓为太子。众所周知古代姓氏可都是随父姓,武则天不可能找出姓武的儿子,倒是侄子才和她一个姓呀。武则天所有侄子中,她最为喜欢的是武三思和武承嗣。两人分别被封为武王和梁王,她心中认为两人是将来的太子人选。
但是武则天比较迷信,她最在乎的是百年之后有无宗庙祭祀,如果死后无人祭拜,岂不是人生一大憾事。因此直到74岁时,太子人选还没有确定,侄子武三思,武承嗣有些着急了,便有意无意地在她面前感慨:“自古天子未有异姓之嗣。”
武则天为此甚难决断,她就询问宰相狄仁杰。狄仁杰虽是女皇武则天的大红人,可是在他心中他还是李唐的臣子。狄仁杰就问武则天,侄子与儿子谁更亲。武则天回答道,那肯定是儿子了。
狄仁杰便说道,自古以来只有儿子供奉父母的,没听说过有侄子祭祀姑姑的,如果您立儿子为太子,百年之后,您的牌位肯定要进太庙受后世子孙供奉。如若您立的是武三思,他首先供奉的一定是他的父母。
到时您能不能进太庙还不一定呢?狄仁杰的话正好说到她心坎上,人到她这个年龄,最在乎的就是百年之后有没有后人祭祀,武则天虽是一代帝王也不能免俗。虽然他心中有些不高兴,但是她知道狄仁杰说得没错。
之后她在心中打定主意要把皇位传于儿子,并把卢陵王李显接到京城里。立李显为太子,可是她也知道李氏家族对她们武氏家族是恨之入骨的,万一今后自己不在了,李氏家族肯定会对武氏进行清算。
为了保住武家人,她经常把武李两家人接到一起拉拉家常,并且主动为武李两家适龄男女牵线搭桥,互结姻缘,有一对算一对。这样你家有我,我中有你,不好彻底划清两家界线。
为确保安全,她让李显,李旦,太平公主,武三思发誓,两家一定要和睦相处。若违背誓言,天诛地灭,并把他们的誓言刻在丹书铁券上,以此为证。
公元705年,82岁的她已垂垂老矣,可她还是不想放权。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五人便联合太子李显发动政变,武装夺取武周政权,逼迫武则天禅位李显,也就是后来的唐中宗。由于这一年是神龙元年,这场政变又叫“神龙政变”。
武则天移居上阳宫,中宗李显封她为“则天大圣皇帝”。唐中宗继位后每十天要去上阳宫看望母亲武则天,武则天是一个很注重容颜的人,即使老了也保养得相当好,一点都看不出她的实际年龄。
然而这天中宗看到母亲形容憔悴的样子,也不免伤心落泪。李显问道,为何十天不见,母亲竟憔悴如此。武则天闻言忍不住鼻子一酸,眼泪哗哗往下掉,哭着说:我本来是要传位于你的,可张柬之等五贼贪图从龙之功,把我赶到此处,我才会变成这样。
武则天不愧是一代女皇,她的这句话表示皇位迟早是你的,让李显觉得自己愧对母亲,不该这样做。同时又嫁祸张柬之等五大臣贪图功名,让我们母子离心,可谓是不忠不孝之人,你可要小心。
李显听完泪流满面地跪倒在母亲面前说:是儿子的错,我不该听信他们的话,从今后我会好好照顾武氏家族,不会让他们受到任何伤害。后来武则天驾崩,李显把她和李治合葬,武三思在朝堂上也是如鱼得水,风光无限。
可见武则天的高明之处,仅凭一句话就保全了武氏家族的荣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