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人蒋捷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它悄无声息地流逝,让人来不及反应便已成为过去。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豁达、乐观的心态看待人生,不要过于执着于某些人和某些事,也不要过于追求完美和追求名利。
愿你能够以淡泊的心态面对世事的变迁,永远保持青春的模样!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宋·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的一生,命运多舛,历经沧桑。在他行走在雨后沙湖的林间,感受到竹杖草鞋的轻盈,回望过去风雨兼程的路程,已然不再挂念风雨阴晴。
他身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悠然自得地生活在林间,摆脱苦闷,从有限中品味无限,让精神获得自由。
他深刻地理解到,幸福不取决于你拥有多少,而取决于你看淡多少。放下得失心,便是自在人。
我们必须学会以淡定从容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起起落落,一切随缘,顺其自然。
有些事情,我们决不能放弃,要努力向前,冲破障碍,迎接的必定是阳光灿烂的日子。
宠辱不惊,我们能够看到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我们能够望见天上云卷云舒。
这是一种更为柔美和感人的表达方式,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到苏轼的人生哲学:随缘自适,随遇而安。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唐·刘禹锡 《秋词(其一)》
自古以来,秋天都是悲伤和寂寞的象征,刘禹锡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这是刘禹锡第一次被贬郎州时所写,起因是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结果革新失败。
尽管遭受贬谪,他却毫不悲观消沉,反而以乐观昂扬的笔触,气势雄浑,意境壮丽地描绘了秋天的壮美。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推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诗人在这首诗中,以奔放的热情和生动的画面,热情赞美秋日风光的美好,这与历来他人悲秋的情调形成了鲜明对比。
他以豪迈乐观的情感,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传递出一种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
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无论我们遇到是春花秋月,还是大雨滂沱,一定相信,深信上天会有更好的安排,我们要各有所适,才是生命的至乐。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代·文天祥 《过零丁洋》
宋代文天祥以明经入仕,曾苦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公元宋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出示此诗以表不改其志。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
他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
他愿意为国家留下自己的赤诚之心,照亮汗青,这样的大情大爱这是何等豁达的胸怀。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
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宋代 ·朱敦儒 《西江月 · 世事短如春梦》
人生如梦,朱敦儒认为世事短暂如春梦,人情冷漠如秋云,不必为生活中的得失计较劳心,一切都是命运安排。
他庆幸遇到三杯美酒和新开的一朵花,享受片刻的欢乐和亲近。他明白明日的事情难以预料,因此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详。
词人淡泊名利、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态度,这种大彻大悟的智慧,已经达到一种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精神境界。
人这一生,一辈子总是忙忙碌碌,难得清闲时要适时享受。追逐名利者,最终不过赢得春梦一场。
人生,世事难料,愿你始终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不被悲伤和欢喜所左右,走过半生,归来时仍能保持那份纯真的少年精神,展现更加美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