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永州龙兴寺东丘记》是唐代文学中的一篇典范之作,它不仅展示了柳宗元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人文关怀的精神。
柳宗元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关于自然美学的两个基本观点:“旷如”与“奥如”,即开阔与深邃。 他认为自然之美既可以体现在宏大的空间感,也可以体现在细腻的幽深感。
这种对自然美的分类,不仅为后世提供了观察自然的新视角,也体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环境的深刻感悟。柳宗元通过对东丘的描述,传达了他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尊重,同时也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文章语言优美,结构严谨,记事、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融为一体。 开头部分以议论总领全文,接着是对东丘具体景致的细腻描绘,最后则是对东丘未来命运的担忧与期盼。这种布局使得文章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深度,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引发了对于自然环境保护的思考。
01
游之适,大率有二:旷如也,奥如也,如斯而已。其地之凌阻峭,出幽郁,寥廓悠长,则于旷宜;抵丘垤,伏灌莽,迫遽回合,则于奥宜。因其旷,虽增以崇台延阁,回环日星,临瞰风雨,不可病其敞也;因其奥,虽增以茂树丛石,穹若洞谷,蓊若林麓,不可病其邃也。
译文:游览的乐趣,大概有两种:一种是空旷辽阔的感觉,另一种是深邃隐蔽的感觉,仅此而已。那里的地形如果需要攀登险峻的山峰,能够摆脱幽暗的环境,视野开阔而悠长,那么就适合营造空旷的感觉;如果遇到的是小丘,上面覆盖着灌木丛,路径狭窄且蜿蜒曲折,那么就适合营造深邃的感觉。
因为是空旷之地,即使增添高大的楼宇和延伸的走廊,环绕四周可以观赏星辰,俯瞰风雨,也不会因为太过开阔而成为缺点;因为是深邃之地,即使增添茂密的树木和成群的石头,形成像洞穴山谷一样的地方,或者像山脚下森林那样茂密,也不会因为太深邃而成为缺点。
点评:柳宗元将游览时所能感受到的适意分为两类:“旷如”与“奥如”,即空旷辽阔和深邃隐蔽。 这种划分不仅反映了自然景观的不同特点,也体现了人在面对不同自然环境时内心体验的差异。旷如之地让人感到心胸开阔,视野豁达;而奥如之地则让人体验到宁静与神秘,心灵得以沉静。
柳宗元在此文中还阐述了在设计景观时应遵循的原则:对于旷如之地,可以通过建筑高台和延长的阁楼来增强其开阔感,而不用担心这样会使环境显得过于空旷;对于奥如之地,则可以通过种植茂密的树木和布置群石来增加其深邃感,而不必担心这样做会使环境显得过于闭塞。 这种观点强调了在设计时要考虑到自然本身的特性,同时也要合理利用人工元素来强化景观的特点。
柳宗元通过对“旷如”和“奥如”两种游览体验的描绘,展现了他对自然环境与人文建筑之间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的追求。 他认为,无论是建造高台还是种植树木,都应该服务于提升游览体验的目标,而不是破坏原有的自然美感。这种理念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的尊重和向往,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在艺术创作中追求自然与人工相融合的审美情趣。
通过对两种游览体验的描述,我们可以窥见柳宗元内心的情感世界。 他既欣赏旷如之地所带来的豁然开朗,也喜欢奥如之地带来的宁静与神秘,这反映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同时,这种情感的表达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者在文字背后所传递的情感。
02
今所谓东丘者,奥之宜者也。其始龛之外弃地,予得而合焉,以属于堂之北陲。凡坳洼坻岸之状,无废其故。屏以密竹,联以曲梁。桂桧松杉楩楠之植,几三百本,嘉卉美石,又经纬之。俛入绿缛,幽荫荟蔚。步武错迕,不知所出。温风不烁,清气自至。水亭狭室,曲有奥趣。然而至焉者,往往以邃为病。
译文:现在所说的东丘,是适合营造深幽的地方。最初这里是佛龛之外的一片废弃之地,我得到了它,并将其与堂屋的北边连接起来。所有的凹陷、洼地、小洲、石岸等地形特征,都没有改变其本来的样子。用密集的竹子作为屏障,用弯曲的桥梁连接起来。种植了桂树、桧树、松树、杉树、楩树、楠树等,差不多有三百棵,再加上美丽的花卉和精美的石头,纵横交错地布置其中。
弯腰进入绿意盎然的树木丛中,可以看到浓密的树荫和繁茂的植被。脚步交错,找不到出口。暖风并不炎热,清新的空气自然而来。水边的亭子和狭小的堂室,迂回曲折,给人一种深幽的感受。然而到这里游览的人,往往把这里的深幽作为缺点。
点评:柳宗元在文中提到,东丘最初是一片被遗弃的土地,经过他的精心规划和改造,成为了充满奥秘和趣味的所在。 这种将废地变为乐园的做法,不仅展示了作者的艺术创造力,也反映了他在逆境中寻求心灵慰藉的努力。通过种植大量树木、花卉,并配以精美的石头,东丘被打造成了一处既能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又能享受心灵宁静的地方。
柳宗元在改造东丘的过程中,特别注重保持原有地形地貌的特点,没有对自然进行过度的人工干预。 例如,所有的凹陷、洼地、小洲、石岸等地形特征都被保留了下来,这表明作者对于自然环境的尊重。同时,他还利用密集的竹子作为屏障,弯曲的桥梁连接各个景点,这些人文元素的加入,使得自然景观更加丰富多样,同时也增添了游览的乐趣。
在文中,柳宗元描述了自己在东丘中漫步时的感受,那种置身于绿意盎然、幽静深邃的环境中所产生的愉悦心情跃然纸上。 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心境的真实反映,也是对于自然环境与个人情感相互作用的深刻描绘。柳宗元通过东丘的改造,创造了一个可以让人心灵得以净化的空间,这也体现了他对于自然美的独特理解及其在创作中的运用。
尽管东丘在改造后呈现出了诸多优点,但柳宗元注意到,前来游览的人往往会对它的深邃感到不满。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的价值观,即人们更倾向于追求开放明亮的环境,而忽略了深邃静谧的美。柳宗元在此处的描述,不仅仅是对东丘特质的陈述,也是对当时社会心态的一种反思。他通过这种方式,呼吁人们重新审视自然,发现其内在的魅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深邃之美独到的欣赏态度。
03
噫!龙兴,永之佳寺也。登高殿可以望南极,辟大门可以瞰湘流,若是其旷也。而于是小丘,又将披而攘之。则吾所谓游有二者,无乃阙焉而丧其地之宜乎?丘之幽幽,可以处休。丘之窅窅,可以观妙。溽暑遁去,兹丘之下。大和不迁,兹丘之巅。奥乎兹丘,孰从我游?余无召公之德,惧翦伐之及也,故书以祈后之君子。
译文:哎!龙兴寺是永州的好寺庙。登上高高的殿堂可以眺望南方的极远之处,打开大门可以俯瞰湘江的流水,这就是所谓的开阔。但是在这个小丘上,人们却打算将它开拓和改造。那么我所说的游览有两种乐趣,恐怕就会因为缺少某种特色而失去它应有的韵味了吧?
这个幽静的小丘,可以让人在那里休息;这个深远的小丘,可以让人在那里领悟自然的奥秘。酷热的夏天在这里消逝,就在这个小丘之下。阴阳调和的气息不会离开这里,就在这个小丘的顶上。多么深邃的小丘啊,有谁能与我一同游览呢?我没有像召公那样的德行,害怕这里的花草树木遭到砍伐,所以我写下这篇文章,希望后来的君子们能加以保护。
点评:柳宗元在文中首先赞美了龙兴寺的壮丽景色,特别是其高殿可望南极,大门可观湘江,这种宏观的视角与自然的融合,展示了寺庙的宏伟与自然风光的协调统一。然而,接下来笔锋一转,提到了对小丘进行人为改造的可能性,这种对比手法突显了作者对于自然原始状态的珍视。
柳宗元通过描述东丘的幽静深远,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他指出,小丘不仅是身体休憩之所,更是精神陶冶之地。这种将自然景观与人的精神需求相结合的思想,体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美的哲理思考。
文章最后部分,柳宗元表达了对未来保护环境的期望。他自谦没有召公那样的德行,担心人们会因一时之需而破坏这里的自然生态,因此写下这篇记文,希望能够引起后来者的注意,保护这片净土不受侵害。 这种对未来的关怀,不仅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担忧,更是对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深刻忧虑。
文中充满了作者个人情感的流露,既有对美好自然景象的赞美,也有对人为破坏的忧虑,还有对同道者的渴望。柳宗元在文中多次提到“吾”、“余”,这种第一人称的使用,让读者能够更加贴近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对自然环境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