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被认为是骈文中写景的精品。这篇文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历代文人的赞誉,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文章开篇即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富春江山,水的背景:阳光明媚,天高云淡,空气清新,山色苍翠,并综述自富阳至桐庐水上之游的总体印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者通过对山水的细腻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美好的自然世界。不论是山的形态、色彩,还是水的流动、声音,都被赋予了生命和情感,使得整篇文章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尽管文章主要集中在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上,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却贯穿始终。如“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让人感受到一种随遇而安、自由自在的惬意心境;再如“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则是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这种情感上的共鸣,使得文章不仅仅是一篇写景之作,更是一篇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与朱元思书》采用的是骈体文,讲究形式上的对仗和音律的和谐。吴均在这篇文章中充分展现了骈文的特点,同时又有所突破和创新。
文章前半部分几乎未用对偶,后半部分则大量运用对偶句,使得语言既有骈文的整齐美感,又不失灵动变化。此外,文章没有过多堆砌典故或使用冷僻字词,而是用清新自然的语言来描绘山水风光,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
0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译文】 风和烟都消散尽净,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异的山水,独一无二。
【点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开篇便用简洁的文字勾勒出一幅清新明亮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无尘的世界。这里的“风烟”指的是自然界的轻烟薄雾,而“俱净”则是表明了天气的晴朗和空气的纯净。
当“天山共色”时,天与山仿佛融为一体,呈现出相同的色彩,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开阔的感觉。这样的描述,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愉悦与安宁。
紧接着,“从流飘荡,任意东西”,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随遇而安的心态。他乘坐着小船,任凭它随着江流的方向自由地飘荡,既不刻意控制方向,也不急于前行。这种“任意东西”的态度,实际上反映出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随性而为,顺应自然。这也与道家哲学中“无为而治”的思想有所契合。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者进一步介绍了游览的路线和沿途的风景特色。从富阳到桐庐这一段路程大约有一百里左右,沿途可以看到奇异的山和独特的水,其美丽程度堪称天下无双。这里不仅赞美了富春江流域的自然景观,也体现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自豪之情。
文中虽然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但实际上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展现了南朝时期江南地区优美的自然风光,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向往。通过这样细腻的笔触,吴均不仅传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也为后世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那个时代社会风貌和人们精神世界的窗口。
02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江水都是青白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点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这句话通过“缥碧”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江水的颜色,青白色,清澈透明。而“千丈见底”则采用了夸张的手法,虽然现实中不可能有千丈深的江水,但这种夸张的表达方式,使得读者可以想象到江水是多么的清澈,以至于即便很深也能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进一步强化了江水的清澈度。读者可以通过这句话想象到,在这样清澈的水中,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都清晰可见,没有任何障碍。这样的描写,不仅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也让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这句话则转向了对江水流动状态的描述。作者运用了两个比喻,将急流比作射出的箭,将汹涌的浪花比作飞奔的骏马,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江水流动的速度之快以及力量之大。这种动态的描绘与前面静态的清澈透明形成了鲜明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文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原本平凡的自然景观变得生动有趣。比喻手法的运用,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夸张手法,则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江水的清澈与湍急。
03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夹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互相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冷冷的清响;美丽的鸟儿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猿猴千百遍地啼叫不绝。那些像鸢鸟一样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好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点评】“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段文字生动地描绘了两岸高山的壮观景象。树木茂盛,因高而生寒意,山势险峻,山峰竞相拔高,形成无数的山峰。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山林的雄伟壮丽,也赋予了山峰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力,似乎每座山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与其它山峰“竞争”。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作者接着用一系列动词描绘了泉水、鸟鸣、蝉叫、猿啼的声音,这些声音共同构成了山林中的自然交响乐。泉水的泠泠之声,鸟儿的嘤嘤之韵,蝉的长鸣,猿的啸叫,这些自然之声的描绘,使得山林不仅视觉上壮丽,听觉上也同样丰富多彩。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两句话通过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那些像鸢鸟一样追求名利的人,看到如此雄奇的山峰,会暂时放下追逐名利的心;而那些忙于政务的人,面对幽美的山谷,也会忘却尘世的纷扰,留恋忘返。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这段文字再次将视线拉回到自然景色上,通过描绘树木的分布情况,展现出山林间光线的变化。即使是白天,由于树木遮挡,山谷中也显得昏暗,偶尔透过稀疏的枝条能看到阳光。这样的描写,既表现了山林的幽深,也透露出一丝温暖的光明,象征着即便是在最深邃的地方,也有希望和光明的存在。
文中通过对富春江两岸山林美景的生动描绘,不仅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及其对于世俗功名的淡泊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