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在于勤奋
天才在于积累

袁枚《随园诗话》短文三则:蝶来风有致,人去月无聊

三则短文均出自袁枚《随园诗话》,其中《落第诗》反映了古代文人在科举考试落第后的复杂心情。《诗之适》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创作自由度的看法。

最后,《赵仁叔》中的诗句虽然篇幅短小,但都蕴含着诗人深刻的情感和对周围世界的细腻观察。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诗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展示了古代诗人通过简洁的文字传递复杂情感的艺术魅力。

01《落第诗》

 落第诗,唐人极多。本朝程鱼门云:“也应有泪流知己,只觉无颜对俗人。”陈梅岑云:“得原有命他休问,壮不如人后可知。”家香亭云:“共说文章原有价,若论侥幸岂无人”又云:“愁看僮仆凄凉色,怕读亲朋慰藉书。”王菊庄云:“亲朋共怅登程日,乡里先传下第名。”皆可与唐人颉颃。

然读姚武功云:“须凿燕然山上石,《登科记》里是闲名。则爽然若失矣。读唐青臣云:“不第远归来,妻子色不喜。黄犬恰有情,当门卧摇尾。”则吃吃笑不休矣!其他如:“不辞更写公卿卷,恰是难修骨肉书。”“失意雅不惬,见花如见仇。路逢白面郎,醉簪花满头。”“枉坐公车行万里,譬如闲看华山来。”“乡连南渡思菰米,泪滴东风避杏花。”俱妙。

【译文】落第诗,在唐代非常多。本朝(指清代)的程鱼门写道:“也应有泪流知己,只觉无颜对俗人。”意思是说,虽然落第了,面对知己朋友还可以落泪倾诉,但实在无法面对那些无聊俗人的闲言碎语。陈梅岑写道:“得原有命他休问,壮不如人后可知。”意思是,得失都是命中注定,无需再去追问,壮年时不如他人,将来就更不用说了。

家香亭说:“共说文章原有价,若论侥幸岂无人?”意思是,大家都说文章本身是有价值的,但是说到侥幸中第的人,难道就没有了吗?他又说:“愁看僮仆凄凉色,怕读亲朋慰藉书。”意思是,看着家僮失望的神情,害怕阅读亲朋好友的安慰信件。

王菊庄写道:“亲朋共怅登程日,乡里先传下第名。”意思是,亲朋好友都在我出发时感到惆怅,家乡的人早已得知我落第的消息。这些诗句都可以和唐代的落第诗相媲美。

然而,读到姚武功的诗句:“须凿燕然山上石,《登科记》里是闲名。”就会感到怅然若失。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便是要在燕然山上刻下功绩,但在《登科记》中也不过是一个闲名而已。读到唐青臣的诗句:“不第远归来,妻子色不喜。黄犬恰有情,当门卧摇尾。”就会忍不住笑起来。这几句诗描写了落第者回家时的情景,妻子脸上没有笑容,而家中的黄犬却很有感情地在门口迎接他。

其他的诗句也很妙,例如:“不辞更写公卿卷,恰是难修骨肉书。”意思是,不拒绝继续书写给公卿的卷轴,但却很难写一封给亲人的信。“失意雅不惬,见花如见仇。路逢白面郎,醉簪花满头。”意思是,失意时非常不愉快,见到花就如同见到仇人;路上遇到打扮精致的年轻人,醉醺醺地头上插满了花。“枉坐公车行万里,譬如闲看华山来。”意思是,白白地坐着公车走了万里路,就好像是随便看看华山一样。“乡连南渡思菰米,泪滴东风避杏花。”意思是,想到家乡思念菰米,眼泪滴落在春风中,为了避开杏花而流泪。

【点评】从程鱼门的诗句可以看出,落第后既有对知己的坦诚,也有对世俗眼光的畏惧。陈梅岑的诗句透露出一种认命的态度,表现出一种无力感。家香亭的诗句则揭示了对科举制度中存在侥幸成分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面对家仆和亲友时的尴尬心情。王菊庄的诗句则勾勒了落第者离开时亲友的失落和家乡人们的迅速知晓。

姚武功的诗句则表达了对于科举功名的超脱看法,认为即使是在历史上留下名字,也不过是过眼云烟。唐青臣的诗句则以幽默的方式描绘了落第者回到家中的场景,通过对比妻子的冷漠和狗的热情,反映了落第者的处境。

其余诗句各有特色,如描述了落第者继续努力的决心与无奈交织的心情,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过去美好的怀念等情感。这些诗句共同展示了古代士人在科举道路上的艰辛与挫败感,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于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和反思。

02《诗之适》

  余作诗,雅不喜叠韵、和韵及用古人韵。以为诗写性情,惟吾所适。一韵中有千百字,凭吾所选,尚有用定后不慊意而别改者;何得以一二韵约束为之既约束,则不得不凑拍;既凑拍,安得有性情哉《庄子》曰:“忘足,履之适也。”余亦曰:忘韵,诗之适也。

【译文】我作诗,一向不喜欢叠韵、和韵以及使用古人的韵脚。我认为诗是用来表达性情的,应该随心所欲。一个韵部中有成百上千的字可供选择,任凭我个人选取,有时候即便选定后不满意还会另作更改;怎么能因为一两个韵脚的限制而束缚自己呢?

一旦受到限制,就不得不去凑合;一旦凑合,哪里还能体现出性情呢?《庄子》里说:“忘足,履之适也。”我也要说:忘记了韵的存在,才是作诗的最佳状态。

【点评】作者反对为了迎合某种形式上的要求而牺牲内容的真实性与情感的自然流露。在作者看来,诗歌的本质是抒发个人的性情与感受,而不是被固定的韵律所束缚。他引用了《庄子》中关于“忘足”的比喻,来说明当一个人不再刻意去注意某个事物时,便是达到了最自然的状态。同样,他认为在诗歌创作中,如果能够摆脱韵律的约束,就能更好地表达诗人的真实情感,实现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

这也反映了作者对于诗歌创作的一种理念,即追求自由表达,反对过分的形式主义。在古代文学创作中,韵律和形式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但这位作者显然更看重诗歌的内容与情感表达,认为诗歌应当是心灵的自然流露,而非仅仅追求形式上的完美。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诗歌创作中的自由诗理念相呼应,强调了内容与情感的重要性,而非单纯追求音韵的和谐。

03《赵仁叔》

  常州赵仁叔,有一联云:“蝶来风有致,人去月无聊。”仁叔一生,只传此二句。某《拟古》云:“莫作江上舟,莫作江上月。舟载人别离,月照人离别。”其人一生,所传亦只此四句。金圣叹好批小说,人多薄之;然其《宿野庙》一绝云:“众响渐已寂,虫于佛面飞。半窗关夜雨,四壁挂僧衣。”殊清绝。孔东堂演《桃花扇》曲本,有诗集若干,佳句云:“船冲宿鹭排樯起,灯引秋蚊入帐飞。”其他首未能称是。

【译文】常州的赵仁叔,写过一副对联:“蝶来风有致,人去月无聊。”据说赵仁叔一生中流传下来的只有这两句诗。另有一位无名诗人,他模仿古人的风格写了一首诗:“莫作江上舟,莫作江上月。舟载人别离,月照人离别。”这位诗人一生中流传下来的也只有这四句诗。

金圣叹喜欢点评小说,很多人因此轻视他;然而他的一首《宿野庙》诗:“众响渐已寂,虫于佛面飞。半窗关夜雨,四壁挂僧衣。”却是极其清新脱俗。

孔尚任编写了《桃花扇》剧本,他还写有不少诗集,其中有一句佳句:“船冲宿鹭排樯起,灯引秋蚊入帐飞。”不过他的其他诗句就没能达到这样的水平。

【点评】赵仁叔的对联“蝶来风有致,人去月无聊”简洁明快,用寥寥数字便勾勒出一幅宁静的画面。蝴蝶飞来,风就有了生气;人离去后,月色便显得格外孤寂。这里,赵仁叔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人在不同情境下的心情变化。虽然只有两句,但却足以展现诗人对生活细腻的观察与感悟。

另一位无名诗人,以“莫作江上舟,莫作江上月。舟载人别离,月照人离别。”四句诗表达了离别的哀愁。诗人用“舟”与“月”这两个常见的意象,象征着离别的场景。江上的舟船承载着离别的人们,而月亮则见证了无数的离别时刻。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厚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离别情景的深刻体会。

金圣叹的《宿野庙》诗,通过描述夜晚寺庙中的景象,传达了一种寂静而清幽的氛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金圣叹在文学创作上的才华,也反映了他对自然与人文环境敏锐的感知能力。虽然他在当时因为评点小说而受到一些人的轻视,但这首诗证明了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

孔尚任的诗句“船冲宿鹭排樯起,灯引秋蚊入帐飞”则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象的敏感和捕捉能力。通过船只冲过水面惊起宿鹭、灯光吸引秋蚊入帐的细节描写,孔尚任创造了一个生动的画面。尽管孔尚任在其他诗句中未能达到同样的水平,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这些诗句中感受到他对于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深情描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留言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评论 抢沙发

本站为免费公益性网站,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

国学谷为国学爱好者提供、国学常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国学经典内容阅读及解读。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