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才子纪晓岚参加考试有过哪些趣事?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乾隆九年,纪昀已经二十一岁了,结婚也已近四年,对纪昀来说人生四大喜事,就差金榜题名了。长子汝信也已咿呀学语,初为人父的纪昀也变得越来越精神焕发。在当年的童试中,他表现得非常突出,顺利通过二月的县试、四月的府试,顺利参加了河间府举行的由学政大人主持的科试。
学政的主要职责是“掌一省学校士习文风之政令”,三年一任,于子、卯、午、酉年八月由皇帝亲自选派,“一经领敕,次日即行赴任”。到任之后,学政就要依次巡视所属学校,第一年举行岁试,第二年举行科试,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和基本任务就是从童子生中选拔优秀的生员。纪昀这年参加的正是直隶学政赵大鲸莅任第二年所举行的科试。
赵大鲸也是属于那种慧眼识珠之人,发现了聪明伶俐、智力超常的才子,他想,纪昀将来必定能成为一匹驰骋万里的“千里驹”。赵大鲸特别选拔纪昀为本次科试第一名,从而让他成为郡库里面的高才生。
优异的成绩,没能成为激发纪昀前进的动力,反而使他变得骄傲自满起来,赵大鲸给予纪昀科试头名后,飘飘然的纪昀仿佛如一股势头正劲的旋风回旋在空中。他没有了方向和目标,学习的劲头顿减,昔日狂飙转眼变成了一缕弱流。
乾隆九年九月,赵大鲸任直隶学政整整一年后便离任而去。继任直隶学政的是工部侍郎吕炽。吕炽,字克昌,号暗斋,广西临桂人,雍正五年进士。吕炽接过赵大鲸手中学政的担子,同时也了解了学子们的概况,本年科试头名纪昀不可能不引起他的注意。
献县有名的才子纪昀只考了个四等。袁枚在他的《随园诗话》中云:“少年纨绔,无恶不作,尝考四等,为乃父所逐出。”民国时期的《献县志》卷五也讲纪昀于乡试取得解元后,因此前应试“文不入格,列四等”,“世反谓学使无目。自此学使于四等辄审慎焉”。
清代的考试当中,岁试、科试都是通过考试依照成绩分为六个不同级别:第一等是文理平通者,第二等是亦通者,第三等是略通者,第四等是有疵者,第五等是荒谬者,第六等是不通者。依照“六等黜陟法”规定:凡考生的成绩列为四等的,原来的廪生不挨板子,暂时保留廪生名分,每年国家提供的四两纹银的助学金就要被扣留,限期再读半年,然后进行补考。
没有了童子试时的荣誉,纪昀从头名飞速直下到四等。纪昀下滑得也太快了,这使得望子成龙的纪容舒大发雷霆。考试成绩列为四等,是纪昀自己一手造成的,过错应该由他本人承担,埋怨学使没有道理。还好,纪昀能知错改错,没有枉费赵大鲸的伯乐之选。
三年的府学生活很快又过去了,转眼又是一个大比之年。《周礼·地官·乡大夫》中有“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的句子,因此,人们把乡试看做是大比之年。清代的科举考试制度规定,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在于、卯、午、酉年举行,被称为正科。遇到皇帝登基、万寿等庆典活动,特别举行的一次考试,被称为恩科。纪昀的父亲纪容舒就是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万寿恩科举人。乾隆十二年(1747年)是丁卯年,这次是正科。
和纪昀一起参加此次乡试的还有他三叔家的堂兄纪昭。清代乡试第一场定在这年的八月初九日,第二场是十二日,第三场是十五日。这次乡试,第一场考试的题目为《四书》、《五经》方面的八股文,第二场考试内容有试论一篇、表一通、判五条,第三场考经、史、时、务、策共五道。
我们从《纪文达公遗集》中的《拟赐宴瀛台联句并锡赉谢表》《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论》两文可以看出,纪昀的才华集中展示在赋体上面,他极尽铺陈排比之能事,发挥得淋漓尽致。首先发现这匹千里马并给予热情推荐的是陈锷。陈锷浙江钱塘人,乾隆四年进士,十二年,以吏部员外郎任顺天乡试同考官。
等看到同考官陈锷呈荐上献县纪晓岚的文章,特别是第二场的《拟赐宴瀛台联句并锡赉谢表》答卷,两位主考官被这篇文章所展示出来的才华所折服,马上改定纪昀为第一。
到底是何文能够令阿克敦和刘统勋改变初衷呢?据《清史稿·高宗本纪》记载,乾降十一年(1746年)八月二十七、二十八两日,皇上分别赐宴宗室王公、大学士、九卿、翰林、科道等大臣于瀛台,君臣联句赋诗,赏花钓鱼,其乐融融,奖赐有别。这是清朝皇帝第二次举行如此盛大的宴会。这次考试就是以次瀛台宴会为背景,要求考生,模仿宴饮时众臣口吻,作一篇答谢皇恩的表文。
纪昀从小喜欢辞赋,一见到题目,便心中欢喜,思绪万千,他以铺张、渲染的笔法,把这场“千秋旷礼”描绘得富丽堂皇、盛况空前。
纪昀描绘宴会前,首先把浩荡皇恩、太平盛世大加颂扬了一通:
伏遇皇帝陛下,虹璧当阳,龙图启运。泽洽四表,薰风入舜帝之琴;德讫八荒,瑞露浮高辛之瓮。云生于牖,松生于栋,无为宰万化之原;乐以为御,德以为车,有道识一人之庆。固已民康物阜,不殊华胥之游;远迩安,宛似春台之乐。九年耕而三年食,世登含哺鼓腹之天;十日雨而五日风,人识位育中和之化。
纪昀笔下的宴会,恰如蓬莱仙境,优雅缥缈:
参差贝殿,疑浮弱水之三千;隐现珠楼,似见昆仑之十二。沧洲晓气,化为宫阙之形;阊阖秋风,吹入金银之树。
接着,纪昀描绘君臣宴会:
青龙布席,白虎执壶,四溟作环,五岳为豆。琳琅法曲,舜韶奏而凤凰仪;浑穆元音,轩乐张而鸟兽骇。红牙碧管,飞逸韵以干云;羽衣霓裳,惊仙游之入月。莫不神飞而色动,共酌太和;感觉心旷而情怡,同餐元气。
接下来纪昀这样描绘群臣瀛台赋诗:
天章首焕,落一串之骊珠;御笔高标,扛百斛之龙鼎。葛天浩唱,不推羲绳以前;丛云奥词,漫道蜗簧而后。因之句成七字,仿汉事以联吟;人赋五言,分唐诗而探韵。官鸣商应,俱协和声;壁合璋分,细裁丽制。叶八伯,共依缓之华,颂出九如,齐上冈陵之祝。
随后,纪昀又描绘起君臣赏花钓鱼:
舟浮太液,惊黄鹊以翻飞;帐启昆明,凌石鲸而问渡。指天河之牛女,路接银潢;搴秋水之芙蓉,域开香国。寻芳曲径,惹花气于露中;垂钓清波,起潜鳞于荷下。檀林瑶草,似闻金谷之郁芳;桂饵翠纶,喜看银盘之拨刺。
洋洋洒洒两千余字,词藻瑰丽,引经据典,浮想联翩,骈散兼用,博学蕴含其中,才气显露于外。《熙朝新语》卷十四中讲道:“文达公其时年甫弱冠,场屋中乃有此赡丽之文,洵不愧一代作手。”不要说考官了,就是皇上如果看到这样的谢表肯定也会龙颜大悦。
是秀才就想中状元,而连中三元则是他们最高的追求。清代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分别称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为三元,如果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都取得第一名就被称做连中三元。
据统计,从实行科举考试以来的一千三百年间,进士科连中三元的仅有十八人,概率是十分低的。只有非凡的人才会有这一想法,一般人是不敢奢望的,稳稳当当中个进士就很不错了。联捷进士,就是在乡试中举后,在随后的会试中进士及第。
四书》文共三篇,这部分考试内容,对于考生的录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考生们更是想开门红,引起考官的关注。所以,《四书》文便成为他们追求的重中之重。
这年第一场三道《四书》文的题目是:
《大学》“好人之所恶”二节
《论语·八佾》“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二句
《孟子·尽心上》“鲁君之宋,呼于埋泽之门”二句
聪明绝顶的纪昀或许认为使用别的经文来破《四书》文题,自己更加得心应手,也更能显示自己的才华,于是,便自作聪明地依照自己的想法写了下去。
在《笑笑录》一书中,有关于纪昀这次考试的故事。故事中讲道,刘墉的侄儿在北京给刘墉置办了一坐院落,好长时间不去住。有人问刘墉的侄儿,他回答说:“叔叔不很满意。”纪昀于是集《四书》句子作破承,讽刺这个阳奉阴违的家伙:“旷安宅而弗居,敬叔父也。甚矣,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恶在其敬叔父也。噫!为其为相软!”
聪明反被聪明误。尽管翰林院编修程景伊极力推荐他,但是,主考官一眼就看出了他的小聪明,不问青红皂白,提笔一挥,纪昀便被挡在了进士的门槛之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