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在于勤奋
天才在于积累

蜀国的存亡和诸葛亮北伐有什么关系吗?

  蜀国的存亡和诸葛亮北伐有什么关系吗?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诸葛亮北伐有利于蜀国发展,还是放弃北伐有利于蜀国发展。对此,多数人曾将目光聚焦在魏、蜀二国地盘大小,人口众寡之上。

  因此,一些人错误地认为,如果诸葛亮放弃北伐,选择休养生息的国策,反而会加速蜀国的灭亡。

  其一、正所谓:“最好的防守,便是进攻”,真是这样吗

  没有了诸葛亮“以攻代守”的北伐国策,蜀国会遭到曹魏的主动攻伐,容易引发蜀国局势的恐慌与不稳。若如此,蜀国又怎么能够长久呢?

  难道真是如此吗?看看曹魏第一次征伐蜀国的经过,就不难发现真实的结果。

frc ed9da29bd95a7c9555b1475293a9f378 - 蜀国的存亡和诸葛亮北伐有什么关系吗?

  太和四年(公元230年),魏国大司马曹真上书魏明帝曹叡,言道:蜀国多次以弱小之国侵犯我大魏国边境,应当还以颜色,建议起数路大军,共伐蜀国,以振国威。魏明帝深以为然,同意了曹真所请。

  因此,魏国出动三路大军准备伐蜀(其实,后来的司马昭起三路大军灭蜀,应该就是借鉴了此时伐蜀经验)。即:曹真率一路大军从子午道攻入;大将军司马懿率一路大军经汉水进军;郭淮、费曜等部则分别从斜谷、武威等地出征。

  谁知,行军途中,由于突然遭逢雨季,通行栈道被雨水冲毁,曹真耗时一月之久,才行完全程的一半,最终无功而返。

  由此可见,曹魏征伐蜀汉,仅行军都极其困难,更别说已被魏延防御的如同铁壁铜墙般的汉中。就算曹魏大军前来入侵,又岂能对诸葛亮坐镇的稳固蜀汉产生动荡影响。

  同时,以汉中易守难攻的地利优势,魏国大军远征的交通不便,当魏、蜀两国大军真正对战起来,对于曹魏的国力消耗,岂不更强于主动北伐(魏守蜀攻)时的消耗。

  其二:没有了诸葛亮北伐曹魏,也就无法阻挡曹魏快速休养生息的步伐,当真如此吗

  对比强出蜀国数倍的曹魏人口基数和国土面积,同样的休养生息条件下,则存在明显的此消彼长。如此以来,曹魏国力将更强,而蜀汉国力将更弱。

  东汉共有十三州及一部,若从魏、吴、蜀三国的辖地区划来看:

  魏国拥有荆州(三分)、豫州、兖州、扬州(二分)、徐州、凉州、冀州、幽州、青州、并州、雍州、司隶;

  吴国拥有荆州(七分)、扬州(八分)、交州;

  蜀国仅拥有益州一隅。

  以此来看,蜀汉确实“偏安一隅”。但是,即便如此,难道诸葛亮北伐,就能延缓魏国的休养生息吗?当然不会。

  一是曹魏防御蜀汉投入的兵力部署,明显不及防御东吴的兵力数量;

  二是曹魏防御蜀汉的军力仅为全国兵力的极少一部分;

  三是任何国家无论战时还是平时,都需要加强边防守御。

  也就是说,无论诸葛亮北伐还是不进行北伐,曹魏都会在魏蜀边界布下重兵,并进行防御。所以,诸葛亮是否北伐对魏国的休养生息国策影响并不大。

  同时,当诸葛亮北伐之时,不也延缓了蜀国的休养生息吗。而以蜀攻、魏守的攻防态势分析,对于蜀国的消耗应该更大才是。更为重要是,由于诸葛亮的屡次北伐,已造成蜀汉国力的匮乏羸弱,而对于魏国视乎并无太大的影响。

  此外,蜀汉的灵魂人物,诸葛亮不就被司马懿耗死在了“五丈原”吗?这到底是蜀耗魏,还是魏耗蜀呢?

  所以说,若是紧盯蜀、魏二国地盘、人口来判断相互实力的强弱,则有点弃本逐末之嫌。那有国与国之战,便是人口与人口、地盘与地盘之战一说这么简单。

  君不见,战国七雄垫底的秦国是如何发展并统一六国的?崛起于白山黑水间的女真人为何能灭亡强大的辽国和北宋帝国?还有后世的弹丸岛国日本为何敢偷袭美国的珍珠港?

  由此可见,蜀国的存亡,并不干诸葛亮北伐或者放弃北伐之事。而是,取决于一国的治国理念、发展快慢、强盛程度、君主英明等。

  所以说,如果诸葛亮放弃北伐,蜀国如何修养生息,才是关乎蜀汉未来的关键。

  其三:富国强民,巩固国防,在防守中寻机反攻,才是蜀汉固国之基,强国之本

  为何,曾经弱小的秦国会坐上战国霸主的宝座,最后统一天下?不就是因为商鞅变法带来的变化吗。为何,曾经弱小的日本敢于侵略中国这个泱泱大国?不就是因为明治维新变法带来的强大吗。

  而对魏、吴、蜀三国中最弱小的蜀汉来说,想要维护蜀汉的生命更长更久,在其未强大起来之前,应当立足根本,“高筑墙、广集粮”,去研究更加适合自身腾飞的全新治国策略,在休养生息中强本固基,富国殷民、精兵强将,“待天下有变”(而不是为魏、吴两国创造“待天下有变”的机会。如:姜维避祸沓中屯田,就给了司马昭“待天下有变”的绝好良机,并一举灭亡蜀汉。)再行出兵曹魏,必将如虎出囚笼,扬威魏地,先主遗志便不难实现了。

  例如:蜀汉延熙十二年(公元249年),魏国发生的“高平陵之变”,因此又引发出“淮南三叛”,这不就是最好的“待天下有变”的绝佳良机吗?可惜,诸葛亮已被司马懿耗死于五丈原。如果蜀汉处于休养生息之中,诸葛亮又怎么可能累死在五丈原。

  更为关键的是,由于蜀汉的屡次北伐,非但没有取得魏国寸土之地,反而成了发展潜力更加巨大的司马家崛起的垫脚石,岂不造化弄人。

  其实,以诸葛亮的治国之能,为何会“明知不可为而之”呢?或许,是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才会以“鞠躬精髓,死而后已”精神立志北伐吧,其精神确实令世人赞叹。

  然而,正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对于天下大业,蜀汉丞相又怎能急于一时呢。这不明显有违当初“待天下有变”的发展国策吗?同时,也正如后世所言:“落后就会挨打,国弱就会被欺”。所以,修养生息,富国强民,“待天下有变”再行出击,在防守中寻机反攻,“先为己之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这才是弱小蜀汉最好的发展战略。

  所以说,如果诸葛亮放弃北伐,选择休养生息的国策,又能做到“待天下有变”,在防守中择机反攻,不但会令蜀汉国祚无限延长下去,还有可能实现先主遗志。反之,则对蜀汉国祚并无实质性的改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留言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评论 抢沙发

本站为免费公益性网站,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

国学谷为国学爱好者提供、国学常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国学经典内容阅读及解读。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