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在于勤奋
天才在于积累

武则天到底有多喜欢上官婉儿?为何会将她放在自己身边?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因为帮助唐高宗写废黜武则天的诏书,得罪了武则天。后来,武则天指使人诬告上官仪,说上官仪谋反。结果上官仪不但本人被杀,其儿子家人也相继被杀,家产全部被抄没。还在襁褓中的上官婉儿,便和母亲一起被罚入掖庭当女奴。

  可以说,武则天是让上官婉儿家破人亡的那个人,上官婉儿内心深处,肯定对武则天有深切的仇恨。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对自己有深仇大恨的上官婉儿,等她长大后,武则天居然胆敢把她放在身边,和自己朝夕相处。不但让上官婉儿替她写诏书,同时,当武则天决断事情的时候,还把上官婉儿藏在桌子底下,让她帮助裁断政务。

  可以说,上官婉儿所处的环境,让她有无数多个机会,可以一刀杀死武则天。尤其是藏在桌子底下,武则天完全看不见上官婉儿。上官婉儿只要有心杀武则天,她已经把武则天杀掉不下一百次了。

  那么,武则天为什么能如此放心上官婉儿呢?

  一、生活环境让上官婉儿有心理定势。

  上官婉儿因为从襁褓开始,就生活在掖庭。

  对于她来说,从记事开始,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的,她完全没有比较,完全不知道锦衣玉食,被人捧着宠着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完全没有那样的概念。

  如果有比较,必然有怀念。比如曹雪芹生活前后遭遇不同,因此他感同身受,能够写下《红楼梦》这样的作品。对过往的生活,会无限怀念。

  但是,上官婉儿从小就生活在掖庭里,从小就是女奴,她就只能认定她女奴的身份,这就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也许她母亲会给她讲昔日的繁华,但是她依然不会有什么概念。更何况,她母亲多半不会给她讲这些,因为给她讲这些,被告发给了武则天,她们肯定就会获罪。

  二、上官婉儿从小受到洗脑教育。

  掖庭虽说有监狱的性质,但是也是在皇宫以内,和皇亲贵族朝夕相处。只不过其身份是奴隶,是劳动人民,要为皇亲国戚服务罢了。

  因为是生活在这样的地方,因此他们一直都在接受严格的思想改造教育。而上官婉儿这样的儿童,在上学的过程中,更是进行了严格的洗脑。

  我们看上官婉儿的作风,就可以明白,实际上,她是深受武则天影响的,身上有太多武则天的影子。由此可见,武则天曾对她有过怎样的洗脑教育。

  事实上,在她14岁,武则天把她召到身边的时候,曾对她进行过测试。史料记载,武则天对她的测试,让武则天非常满意。如果她的思维方式和行事作风,和武则天不像,武则天能满意她么?

  三、武则天给予了上官婉儿极大的恩惠。

  武则天在上官婉儿才14岁的时候,就把她召到身边,并且取消了她奴隶的身份,同时还取消了她母亲奴隶的身份,给予了她们官爵。

  可以说,这是武则天给予上官婉儿极大的恩惠。对于上官婉儿来说,她从小就是一个女奴。现在武则天废除了她女奴的身份,还给她官当,她能不从心底感谢武则天吗?

  既然很感谢武则天,自然不可能想着报仇杀掉武则天了。

  四、上官婉儿对武则天极为欣赏。

  武则天登上了人生的巅峰,是从古至今,从未有过的事情。可以说,武则天刷新了上官婉儿对女人的想象,而且是一种美好的全新的想象。

  这样的武则天,上官婉儿是极为欣赏的。她肯定从小就以武则天为榜样,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个武则天这样的人。

  事实上,从上官婉儿后期的发展来看,她也是在朝着武则天的方向在努力。

  可以说,武则天就是上官婉儿的偶像,上官婉儿就是武则天的粉丝,粉丝怎么可能痛恨自己的偶像呢?

  五、武则天对上官婉儿恩威并施。

  我们可能没有注意到,武则天曾把裁纸刀扎在上官婉儿的脸上这件事的意义。究竟上官婉儿得罪了武则天什么,武则天会把裁纸刀一刀扎在上官婉儿脸上?这件事,历史上并没有记载。

  历史上既然没有记载,就说明这件事很可能不严重,说不定也就是上官婉儿给武则天顶了个嘴而已。

  武则天固然残暴,但是她也不可能因为顶了个嘴,就把刀插在上官婉儿脸上,更何况她还那么喜欢上官婉儿。武则天这样做,很可能是有意的。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给上官婉儿一点教训,让上官婉儿不敢造次。

  既有恩,又有威,上官婉儿自己就规规矩矩,再也不敢对武则天不敬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留言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评论 抢沙发

本站为免费公益性网站,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

国学谷为国学爱好者提供、国学常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国学经典内容阅读及解读。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