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在于勤奋
天才在于积累

“太热了”用唐诗怎么说?

苦热中夜起,登楼独赛衣。
——《夏夜苦热登西楼》[唐]柳宗元
这两句诗,勾勒出一幅夏夜闷热难眠、诗人独自寻求清凉的画面,充满了古朴而深邃的意境。
夏夜,暑气蒸腾,酷热难当,诗人被这无边的热浪从梦中惊醒,难以再续那凉爽的梦乡。于是,他毅然起身,在这万籁俱寂的深夜,踏上了一段寻觅凉爽的旅程。登楼而上,不仅是为了逃离地面的湿热,更是为了寻求心灵的一片宁静与自由。
“独赛衣”,这里的“赛”字或可理解为“披”、“搭”之意,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独自站在高楼之上,轻轻披上衣物以抵御夜风的微凉(尽管这凉意或许只是相对于地面的酷热而言)。这一动作,既是对身体的一种呵护,也是对孤独心境的一种自我慰藉。月光如水,洒满高楼,诗人的身影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孤独而坚韧。
整句诗通过简练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在夏夜苦热中的一次心灵之旅,既有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绘,又蕴含了诗人对宁静、自由的向往以及对孤独境界的深刻体悟。在这苦热与清凉的交织中,我们仿佛能听到诗人内心深处的低语,感受到那份超越物质束缚的精神追求。
20240814150025572 - “太热了”用唐诗怎么说?
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
——《苦热》[唐]王维
这两句诗,以极其夸张而富有想象力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盛夏时节烈日炎炎、热浪滔天的壮观景象。
赤日,即红日,它仿佛不甘于仅仅悬挂在天际,而是肆意地铺满了整个天地,将万物都笼罩在一片耀眼的火红之中。这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对夏日酷热难耐的一种极致表达。
而“火云成山岳”,则将这种酷热推向了另一个高潮。火云,指被烈日炙烤得翻滚不息的云朵,它们不再是轻盈飘逸的,而是变得厚重、浓烈,仿佛有了实质,竟然堆积成了巍峨的山岳。这样的景象,既令人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让人深刻感受到夏日酷暑的严酷与无情。
整句诗通过“赤日”与“火云”的巧妙结合,构建了一个宏大而炽热的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令人窒息的夏日午后,亲身体验到那份难以言喻的酷热与煎熬。同时,也借此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生活环境的深刻感悟。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消暑》[唐]白居易
这两句诗,蕴含着深邃的哲理与超脱的意境,是对心灵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美妙诠释。
在炎炎夏日,面对外界的酷热与喧嚣,诗人并未选择逃避或抱怨,而是从内心深处寻找到了抵御炎热的良方——“心静”。这里的“心静”,并非简单的情绪平静,而是一种超然物外、不为外物所动的心境。当心灵达到这种境界时,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驱散体内的燥热,让人在精神上获得一种难以言喻的清凉与宁静。
而“凉生为室空”,则进一步将这种清凉之感与外在环境相联系。这里的“室空”,不仅指物理空间上的空旷无物,更象征着心灵的空旷与纯净。当一个人的心灵变得空旷而纯净时,他便能更加敏锐地感知到外界的细微变化,包括那一丝丝不易察觉的凉意。这种凉意,并非来自于外界的物质条件,而是源自内心深处的平和与满足。
整句诗通过“心静”与“室空”的相互映衬,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清凉与舒适。它告诉我们,在炎热的夏天,与其一味地追求外在的凉爽,不如先从内心做起,让心灵回归宁静与纯净,从而在精神上获得真正的解脱与自由。
20240814150026352 - “太热了”用唐诗怎么说?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夏日山中》[唐]李白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夏日林间自在逍遥、随性而为的生动画面,充满了自然与人的和谐之美。
夏日炎炎,本是挥扇纳凉之时,但诗人却“懒摇白羽扇”,这一“懒”字,既是对酷暑的无奈,也是对世俗束缚的挣脱。他不再拘泥于礼节的束缚,而是任由自己的天性在这自然的怀抱中自由释放。
“裸袒青林中”,诗人更进一步,脱去衣物,裸身于郁郁葱葱的青林之中。这不仅是对身体的一种解放,更是对心灵的一种释放。在这片绿意盎然的林海里,他仿佛与自然合为一体,忘却了尘世的烦恼与忧愁,只余下最纯粹的自我与大自然的亲密对话。
整句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了一个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形象。诗人通过“懒摇白羽扇”与“裸袒青林中”的生动描绘,传达了对自由、对自然的无限向往与热爱。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以及在繁忙与喧嚣之外,寻找心灵栖息之地的渴望。
六月季夏天,身热汗如浆。
——《六月》[唐]范登
这两句诗以直白而强烈的笔触,勾勒出了盛夏六月酷暑难耐的生动景象,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季节变化的细腻感知与深刻体验。
“六月季夏天”,简洁明了地指出了时间背景——正值夏季最为炎热的月份。六月,阳光炽烈,万物生长至盛,而与之相伴的,便是那难以抵挡的酷暑。
“身热汗如浆”,则是诗人对自身感受的直接抒发。在这炎炎夏日里,身体仿佛被置于火炉之中,不断升温,直至滚烫。而汗水,则如同汩汩流淌的浆液,不断从毛孔中渗出,浸湿了衣衫,也浸湿了诗人的心田。这汗水,既是身体对高温环境的一种自然反应,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一种外在流露,透露出一种在酷热中挣扎、在困境中坚持的坚韧与不屈。
整句诗通过对六月夏天炎热景象的生动描绘,以及诗人自身感受的深刻表达,不仅展现了自然季节的变换规律,更传递了一种面对困难与挑战时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
20240814150028676 - “太热了”用唐诗怎么说?
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
——《杂曲歌辞·苦热行》[唐]王毂
这两句诗,充满了浓郁的神话色彩与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描绘了一幅祝融神驾驭火龙、烈焰滔天的壮观景象。
祝融,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火神,其形象常与烈焰、火焰紧密相连。在这里,诗人以“祝融南来”为开篇,不仅点明了火神的身份与方位,更赋予了他一种威严而神秘的力量。他手持鞭子,驾驭着一条火龙,自南方而来,仿佛带着无尽的热量与光明,要照亮整个天地。
“火旗焰焰烧天红”,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热烈而壮观的氛围。火旗,作为火神的象征之物,其上的火焰熊熊燃烧,如同烈日般耀眼夺目。这火焰不仅照亮了天空,更将整个世界都染成了红色。这种色彩的选择,不仅符合火神的身份特征,也传达出一种热烈、奔放、充满生命力的情感。
整句诗通过祝融、火龙、火旗等意象的巧妙组合,构建了一个充满想象力与神秘感的神话世界。它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火神祝融那威严而神圣的身影,感受到了他所带来的炽热与光明。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于自然界神秘力量的敬畏与向往之情。
自从五月困暑湿,如坐深甑遭蒸炊。
——《郑群赠簟》[唐]韩愈
这两句诗以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感受,描绘了诗人自五月以来深受暑湿之苦的情景,充满了对夏日酷热的无奈与感慨。
“五月”,正值初夏时节,天气逐渐转热,暑气渐盛。诗人以“困暑湿”三字,简洁而准确地概括了这一时节的特征,即闷热潮湿,让人难以忍受。这种环境仿佛成了一种无形的牢笼,将诗人紧紧困住,使他无法挣脱。
“如坐深甑遭蒸炊”,则是诗人对暑湿之苦的具体描绘。深甑,是古代用来蒸煮食物的器具,其内部空间狭小且密闭,一旦加热,蒸汽便会在其中翻腾不息。诗人将自己比作置身于这样的深甑之中,遭受着烈日的炙烤与湿气的熏蒸,那种闷热难耐、几乎窒息的感觉跃然纸上。
整句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感受,将夏日的酷热与诗人的无奈之情融为一体,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所经历的痛苦与煎熬。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夏日生活的思考,如何在炎热的天气中保持清凉与舒适,成为了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20240814150029726 - “太热了”用唐诗怎么说?
七月六日苦炎蒸,对食暂餐还不能。
——《早秋苦热堆案相仍》[唐]杜甫
这两句诗以朴素而真挚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七月六日这一天深受酷暑之苦,连正常的饮食都受到影响的情景。
"七月六日苦炎蒸",开篇即点明了时间与环境——七月六日,正值盛夏,天气炎热至极,仿佛整个世界都被置于一个大蒸笼之中,苦受炎蒸之苦。这里的“苦”字,不仅描绘了天气的酷热难耐,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无奈与煎熬。
"对食暂餐还不能",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这种极端天气下的生活状态。面对食物,他本应享受进餐的乐趣,然而由于酷暑难耐,他连暂时放下手中的事情去吃饭都感到力不从心。这里的“还不能”,不仅是对身体状态的描述,也是对精神状态的一种反映,表达了诗人在酷热中的疲惫与无力。
整句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将夏日的酷热与诗人的生活状态紧密相连,展现了一种真实而朴素的生活画面。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夏日生活的共鸣与思考:在酷热的天气中,我们如何保持身心的健康与舒适,成为了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留言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评论 抢沙发

本站为免费公益性网站,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

国学谷为国学爱好者提供、国学常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国学经典内容阅读及解读。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