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从一个织席贩履的落魄人,通过乱世成长为一国之君,离不开其身边的谋臣和武将的贡献。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三国志·先主传》
公元214年,刘备攻下成都,颠沛多年终于占有了益州和荆州两地,算是事业终有起色。当时刘备麾下也是人才济济,诸葛亮为“肱骨”,法正为“谋主”,还有关羽、张飞等人为“爪牙”。
关于诸葛亮和法正,向来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和说法,比如“诸葛亮和法正谁的地位更高”,诸葛亮和法正相比,刘备更信任谁?谁的地位高毋庸置疑,诸葛亮自然高于法正,肱骨和谋主毕竟不一样。至于刘备更信任或者说喜欢谁,我认为不太好说,刘备对两人都很信任,但或许从内心来讲刘备更喜欢法正。
今天我们来聊聊诸葛亮和法正的关系,通过他们两人之间的一些事情,来分析一下两人之间关系如何?
合作与冲突并存
简单捋一下诸葛亮和法正在刘备阵营中的地位。诸葛亮之于刘备,用刘备自己的话说是“如鱼得水”,而且在请到诸葛亮出山前,刘备虽然胸怀大志,但一直却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窜,得过且过。诸葛亮为刘备指明了战略方向,让刘备集团有了目标,有了方向,而且诸葛亮还是一个足兵足食的“萧何”。
诸葛亮207年加入刘备阵营,而法正和刘备见面则在公元211年。相信刘备对法正也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毕竟刘备能够夺取益州,张松、法正两人功不可没,而且法正更像一个军事型高参,可以弥补刘备的不足之处。两人共同辅佐刘备,夺下益州、汉中。
211年刘备入蜀,法正作为“引路人”,而且当刘备与刘璋反目之后,法正一直跟随刘备身边出谋划策。而诸葛亮则和关羽、张飞留守荆州,后因战事胶着,诸葛亮、张飞、赵云一起入蜀拿下成都。夺取益州后,诸葛亮、法正、关羽、张飞四人所得赏赐最多。
218年开始汉中之战爆发,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法正还是随军出征,并且设计在定军山阵斩夏侯渊。而诸葛亮则留守成都,为前方筹运粮草,募集士兵源源不断地送到汉中前线。最终曹操撤军,汉中自此成为刘备的地盘,这都是诸葛亮、法正通力合作的成果。
有合作就有冲突。拿下益州后,刘备命法正与诸葛亮、伊籍、刘巴、李严五人一起制定《蜀科》,改变刘璋治下益州法纪松弛,德政不举,威刑不肃的局面。《蜀科》制定后,由于严法治蜀,打击了地方豪强势力,豪强十分不满,以消极态度抵触蜀汉政权,
法正对诸葛亮说:当年汉高祖入关与民约法三章之事向诸葛亮进言,认为成都初定,宜“缓刑弛禁”,放宽约束。但诸葛亮认为不能盲目沿用汉初的法度,应当因时制宜,懂得变通,于是写了封信《答法正书》给法正,晓以大义,告诉其更深一层的意思。这是两人关于如何运用法律的冲突,最终还是按照诸葛亮的思路,依法治蜀。
性格不同却互相敬重
之前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我当时说刘备内心更喜欢法正,举了两点证据,一个是刘备喊出的“孝直避箭”,还有一个就是法正死后,刘备无比悲痛,而且给法正上了一个“翼”的谥号,要知道关羽、张飞死的时候都没这个待遇。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刘备、法正的性格更相近一些,他们都是讲究“雄略”的,不要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把刘备想成一个唯唯诺诺,天天讲仁义的“爱哭鬼”。刘备是一个充满血性、征战半生的燕赵男儿,他也有他的机变权谋,法正也是一个有志想成大事之人,甚至有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而诸葛亮和他们不一样。
刘备平定益州后,法正“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时之间权势滔天。而法正这个人,性格恩怨分明、睚眦必报,掌握大权后,曾经对他有过小恩惠的人都受到他的照顾,他有过小矛盾的人都加以报复,擅自杀了那些当年诽谤自己的人。
有人向诸葛亮告发,希望他能够劝刘备,不要让法正作威作福。而诸葛亮深知法正深得刘备宠信,劳苦功高,因此不加过问。诸葛亮是这样说的:“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幡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这段话意思是,刘备在公安,北有强大的曹操,东边孙权虎视眈眈,身边还有一个不让人省心的孙夫人(据说带刀婢女有上百人)。这样的局面,让刘备进退失据,非常狼狈,是法正帮助刘备摆脱困境,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行事,这种情况下是不能找法正的麻烦的。
还有一件事,就是夷陵之战后,诸葛亮曾感叹:“若法孝直还在,便能够制止主上东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随行东征,一定不致大败而归。”这意思很明显,如果法正不死,肯定能够阻止刘备伐吴,即使不能阻止,也不会遭受如此惨败。
总而言之,诸葛亮、法正两人都是刘备非常信任的属下。诸葛亮和法正的关系也是合作与冲突并存,两人虽然性格不同但却互相敬重。法正遵从诸葛亮的依法治蜀,诸葛亮深深知道法正对刘备的重要性,所以二人共同帮助刘备成就了一番事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