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人。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曹操的众多谋士里,荀彧地位与郭嘉相当。只不过郭嘉更偏向于军事上的谋略,一直和曹操南征北战,而荀彧属于朝政性谋士。
战略方面,荀彧为曹操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并根据战情变化,多次调整战略方针,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等;在战术上,面对三国第一猛将吕布的叛乱而出谋划策保全兖州三城,设计将当时北方势力最强军阀袁绍困于官渡,官渡之战后,曹操成为北方最大军阀,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荀彧确实是曹操的谋士,但不是曹魏真正的谋士,为什么这样讲呢?
这要从挟天子以令诸侯讲起。最早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董卓,专横跋扈,专权乱政自己想取皇帝而代之,这使得众多汉朝老臣对董卓恨之入骨,各路诸侯纷纷起兵讨伐董卓。曹操对董卓这样的汉贼恨之入骨,曾刺杀董卓,失败后逃跑,从这一点来看,曹操刺杀董卓的初衷就是为了除贼兴汉,此时的曹操也是忠心于汉朝。
董卓灭亡后,曹操迎接汉献帝回京,对刘协也是十分敬重,表面上与汉朝臣子无异。汉朝老臣个个心怀兴复汉室之心,曹操对待汉献帝的行为与董卓产生巨大对比,此时满朝文武把兴复汉室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曹操身上。而荀彧家族“四世三公”,名副其实的汉朝忠臣,也甘心“辅佐”有能力兴复汉室的曹操。
曹操也一直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发号施令,随着曹操势力不断扩大,称霸的野心也逐渐显露,自尊为魏公。荀彧此时已经发现曹操有篡夺汉朝天下的野心,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曹操,但此时的曹操已经不可一世。
在曹操权势不断扩大后,胃口也越来越大,竟要挟汉献帝封自己为魏王,荀彧见此更是对曹操失望至极。身为汉臣,逼迫皇帝封自己为异姓王,作为汉朝臣子,如此大逆不道,遂以大义阻谏曹操,被曹操当面拒绝。
曹操虽然被汉献帝封为魏王,荀彧见到曹操不行魏王参拜之礼,并依然以旧礼相称。后来曹操南征,命荀彧与之同行,荀彧再也不愿为曹操做谋士,遂以病为由推辞。
在《三国志·魏书·荀彧传》里有荀彧劝阻曹操的一段话“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 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面对荀彧对自己的态度很是不满,为了防止荀彧成为自己成就霸业的绊脚石,故意送其一个空无一物的食盒,荀彧见此已明白自己无汉食可禄,于是服药自尽。一代名士竟如此凄惨落幕,实在可惜。
由此可见,荀彧为曹操出谋划策是因为曹操从未表露自己篡汉的野心,荀彧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兴复汉室。而当曹操篡汉的野心逐渐表露后,荀彧身为汉朝老臣,毅然决然与曹操划清界线,誓死不与曹操共事。所以荀彧本质上为了汉朝,所以是汉朝谋士,并不是曹操的谋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