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在于勤奋
天才在于积累

逍遥津之战张辽八百人就打败孙权十万人 这战绩是真实的吗

  对还原逍遥津之战,张辽800人大胜孙权十万人,吹牛还是真战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逍遥津之战是张辽封神之战,在这场战斗中,最为人称道的就是张辽用八佰敢死队,干赢了孙权十万人马,两进两出,让孙权这个三国雄主,赢得了一个雅号:孙十万!

  孙十万,孙十万,打仗太差劲,带着十万人马也搞不定几百人的张辽。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逍遥津之战到底如何?就值得细品了!

  这里,就还原逍遥津之战,看看张辽是真神将,还是被吹出来的名将。

  (曹操料敌先机)

  逍遥津之战,发生在曹魏主力在曹操带领下,远征汉中的当口。

  公元215年,孙权探听到曹操主力出击汉中,感觉有机可乘,于是立马点起大军十万,攻击合肥!面对孙吴大军来袭,曹操知晓回援是不可能的,但放手让合肥驻守军对垒孙吴,他又有点不放心。

  于是,修书一封送给合肥守将。

  内容大致是:哥几个,你们老大我远在汉中,赶不及支援你们了。

  你们啊,要同心协力,共同坚守,关于战略问题,我觉得,最好孙权大军还没集结之前,先突袭一波,突袭的时候,张辽、李典哥两出城迎战,乐进将军守城,务必打个胜仗鼓舞下士气。

  可千万别小看这封老大来信,要不是这封信,合肥前线将领估计很难同仇敌忾。

  原因也很简单,张辽兄和乐进、李典关系并不好,至于原因也有三点!

  首先:跟他孤傲高冷的个性有关,这点上他和关二爷很像。

  其次:则和他降将出身有关,吕布帐下大将转投而来,难免让李典、乐进这样的曹操嫡系看轻。

  最后:张辽杀了李典的叔叔,他们两人名为同僚实质上却有仇。

  (张辽个性鲜明)

  三重因素叠加,可知前线大将关系很不睦,这无疑将对战事影响深远。

  而曹操的信来的就恰到好处,曹操用一封信和解了手下关系,也提点了李典顺带安排了出征人选。

  这张辽、李典出城迎战,乐进守城,就是以防万一的举措。(要是李典公报私仇,张辽估计要挂)

  眼见老大如此,李典和乐进并非不晓事之人。

  老大如此三令五申,三人虽然关系不咋地,也不得不从。

  然后就是战斗准备了!

  经过商议,张辽李典带兵出征,张辽战斗积极性特别强,也深知突袭要点在何处。

  半夜就召集敢死队八百人,好吃好喝好休息,月明中天时分出发,伴随月光星辉。

  八佰敢死队悄然潜入吴军大营,全程都没被发现。

  这行动力还有隐秘性和默契的配合,足见这八百人必定不是临时招募的敢死队,反而是长期背靠背战斗的精锐之师。

  而反观吴军,敌人临门而不自知,也反映了两个问题。

  (张辽破阵)

  警惕性差是其一、联络号令松散是其二。

  为何会有这样的问题,就不得不说下东吴军队组成性质了,东吴军队跟曹魏军最大不同就是,分属各个部将的私军部曲。平时都各自独立,在大战的时候,才集结在一起。

  孙权本人也并不是长期领军出征的都督武将,哪有能力整合这样松散的军队。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孙十万同志那一刻,将自己没有经历过大战,统帅力缺失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样的军队,面对如狼似虎配合默契的张辽敢死队,即便兵力悬殊又如何?

  (孙十万统兵无能)

  随后我们看到了张辽的高光演出。

  冲杀入吴军大营的张辽军,犹如猛虎下山,将睡梦中的东吴大军惊醒。

  惊醒后,听见山呼海啸一般高叫“张文远来也”的敌人,迷迷糊糊中不知敌军多少的他们开始慌乱。

  吴军慌乱了,张辽可不慌乱,反而是直冲孙权帅帐。

  悍勇的张辽,沿途斩陈武、伤宋谦、徐盛犹杀神下凡,让没见过如此阵仗的孙权心惊胆寒。

  然后孙权怕了,撤了,跑了。

  跑到一个较高的山冢之后,身边护卫越来越多的孙权,终于心态稍安,开始观察局势。

  观察过后,他看明白了,这张辽仅仅数百人,顿时气愤不已开始调兵遣将,誓言包围张辽敢死队。

  可惜的是,经过这番冲杀,孙权军早已混乱不堪,帅旗都在退的现状,让无数人面面相觑。

  失去了统一指挥的他们,犹如散兵游勇,组织不起来,也包围不到位。

  张辽一看,当然不会傻到不动,等吴军恢复,完成战斗目标的他开始组织突围。

  然后,我们看到了张辽更英勇的一幕。

  第一次突围,张辽轻松突破了吴军的包围网。

  可眼见阵中还有兄弟没有突围,他又义无反顾地再次冲杀回去,救援弟兄们成功突围。

  如果这算巴掌,那么孙权挨了两巴掌,左边一下右边一下。

  八百敢死队夜袭,成功完成了曹操既定战略中的突袭鼓舞士气。

  有了这胜仗在前垫底,合肥曹军心态稳了,士气高了,战局也开始起了变化。

  (占据绝对优势依旧退兵)

  十万大军集结而出的孙权军,为了挽回士气,开始攻城。

  可攻城的吴军,面对羞辱自己的张辽,失去了胆魄,城高墙坚的合肥城也不好攻陷,战略僵持持续没多久,孙权就萌生了退意。

  萌生退意的孙权,命令军队撤退,统帅力缺失的毛病,让他又一次犯错。

  这孙权居然傻到自己带领一千多人断后,等几乎所有吴军全部登船之后,自己在撤退,这是高风亮节还是傻冒,我都不知该如何评述了!

  探知消息的张辽、李典喜不自胜,好彩,有大鱼!

  他们那会放过如此机会,立马派遣精锐破坏了逍遥津桥,托大的孙权陷入了绝境。

  后退无路,援军都在对岸,咋办?

  关键时刻,凌统带领亲兵300,前来救驾阻击!

  战死三百人之后,眼见孙权脱险,凌统潜逃而回,悲催的凌统,逃回来的方式也很有东吴特色,居然是披着战甲以潜泳的方式游过了逍遥津。

  综上再看。

  逍遥津之战,曹魏胜利主客观因素都起到了巨大作用。

  战前:曹操书信,让守将同心协力,是关键一笔。

  战中:张辽的悍勇,还有曹军的精锐,对比孙权的统兵无能和吴军的拉胯是另一层因素。

  总结就是,张辽遇见孙权,是封神的关键,当然能用几百人数次突围打的十万吴军胆战心惊,张辽也无愧五子良将之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留言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评论 抢沙发

本站为免费公益性网站,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

国学谷为国学爱好者提供、国学常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国学经典内容阅读及解读。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