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在于勤奋
天才在于积累

历史上李治在临终前是如何安排朝中大事的?

  李治,大唐开国之后的第三代皇 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公元683年,唐永淳二年,唐高宗李治病逝。皇太子李显继位,是为唐中宗。

  李治临终前,为自己死后的朝堂格局作了一定的安排。

  首先,他让宰相裴炎作为唯一的辅政大臣辅佐新皇。其次,给予自己的妻子、天后武则天仲裁国家大事的权力,“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

  对于后来代唐称帝的武则天来说,李治的这份遗诏可谓是相当重要。

  已经高龄60岁,本来应该将所有权力交还给新皇李显的武则天,继续有了名正言顺参与国政的权力。

  唐中宗李显继位时,实际年龄已经超过27岁,这么大的年纪,亲政是毫无问题的。

  可李治依然给他的权力套上了枷锁,不但遗命了一位辅政大臣,还允许天后武则天继续干政。

  李显继位后不到一年时间,即被武则天废掉,这样的行为,离不开李治遗诏赋予的权力。

  武则天后来能称帝,也离不开李治遗诏留下的隐形帮助。

  难道李治不知道皇帝集权的重要性?不知道太后干政的危害?

  那么他为何还要在自己死后,允许武则天继续拥有莫大的权力?

  下面,就我个人的看法聊聊这个话题。

  第一:李治担心李显经验不足

  唐中宗李显并非李治最中意的继承人,在他之前,高宗朝还有过三位皇太子。

  一个是他同父异母的长兄李忠,另外还有他的同胞兄长李弘和李贤。

  只不过,这三位高宗朝的前任皇太子因为各种原因,或病逝,或被废,其后才有了第四位皇太子李显。

  并且,李显的两位同胞兄长李弘和李贤,都深得唐高宗喜爱,如果不是特殊的原因,根本轮不到李显成为皇位继承人。

  唐中宗李显继位时,虽然已经27岁,可他成为皇太子的时间,也才刚刚三年。

  在他成为皇太子之前的人生中,根本就没有被当成皇位继承人来培养,成为皇太子后,也仅仅只有三年时间来学习。

  这么短的时间,除非是天分极高,否则,很难领悟和驾驭皇权,且从李显后来的经历来看,他显然没什么做皇帝的天分。

  知子莫若父,李治知道李显还没有多少经验,暂时不适合做一个大权独揽的皇帝,还需要继续学习和领悟。

  所以,李治在安排了一个辅政大臣继续辅佐李显的同时,还安排了武则天监督。

  武则天是李显的生母,又长期帮助李治打理朝政,有足够的工作经验,在李治看来,是最适合帮助李显成长的人。

  第二:李治给李显找一个帮手

  李治死前,给李显安排宰相裴炎作为辅政大臣,但李治又担心这位辅政大臣的权力会压制住皇权,即相权压倒皇权。

  对于这种可能出现的局面,李治是亲身经历过的。

  当初,李治成为皇帝时,他的父亲、唐太宗李世民就给他安排了长孙无忌、李勣等作为辅政大臣。

  在李治继位初期,长孙无忌大权独揽,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相权压制皇权,让李治这个皇帝当得很不舒服。

  幸亏另一位辅政大臣李勣代表军队势力站在皇权一边,帮助李治在权力斗争中战胜了长孙无忌,李治才得以掌握权力。

  有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李治当然不希望继承人李显也遭遇同样的困境,他需要李显在成长起来前,有人为李显保驾护航。

  因此,在选择了裴炎作为辅政大臣的同时,也选择了武则天制衡裴炎。

  第三:李治希望自己的执政理念得以延续

  李治在位时,为了皇权稳固,和以他的亲舅舅长孙无忌为首的元老派重臣、以及他们代表的关陇贵族集团有过激烈的权力斗争。

  这其中有争夺权力的因素,也有执政理念不同的因素。

  李治为了赢得权力斗争,找了一个亲密盟友,就是自己的妻子武则天,两人之间除了有夫妻感情,还有权力上的同盟。

  武则天辅佐李治几十年,后来还在李治的认可下,成为跟李治并立的“二圣”之一,李治晚年疾病缠身,也都委托武则天代为处理政务。

  作为权力同盟,夫妻二人合作的还算愉快。

  显然,这种愉快是基于李治和武则天的执政理念比较接近,武则天对政务的处理符合李治的心意,才有了长达近三十年的合作。

  李治作为皇帝,当然希望自己的执政理念在自己死后得以延续,这大概是除了让大唐江山永固之外,他最大的执念了。

  因此,在不确定继承人李显的执政理念跟自己是否一致时,他给予武则天一定的权力,安排武则天来帮助和监督李显。

  在李治想来,武则天跟自己是志同道合,当新皇李显违背自己的执政理念时,武则天应该会纠正李显的过失。

  第四:李治要保证自己死后朝堂的稳定

  武则天长期辅佐李治,并且和李治并称“二圣”,自然有属于自己的拥戴者。

  这些拥戴者可以称为“后党”,他们是基于武则天而立于朝堂,在武则天数十年的经营下,“后党”人数众多,占据相当的权力份额。

  如果武则天失去了权力,难保数量庞大的“后党”因为前途未知而闹事,也难保新的权力受益者会发起权力斗争,以清除这些“后党”。

  不管是哪种情况,都可能导致朝堂上的乱局,不利大唐江山稳固,不利新皇执政。

  因此,李治需要给“后党”希望,让武则天在自己死后继续拥有一定的权力,就是李治为稳定“后党”,稳定朝堂所做的准备。

  实际上,李治是希望武则天能安心退休养老的。

  他遗诏中所说“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的真正含义是,如果皇帝和宰相能和谐共处,能把国事都顺利解决了,就没必要再去找武则天。

  武则天并没有实际处理政务的权力,这是李治对武则天的一种防备,毕竟,李治既担心相权压制皇权,也担心后权压制住皇权。

  但他不会想到,武则天能利用他授予的权力,废掉李显,继而慢慢走上女人称帝这条路。

  唐太宗李世民曾总结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作为李世民的儿子,李治当然知道这句话。

  在唐朝之前,有过许多太后干政、辅政,然后把国家搞得一团糟的例子,但唯独没有女人做皇帝的例子。

  没有先例,就制约了李治的想象力,他能想到的最恶劣的后果,无非是如西汉初期的吕后乱政。

  可吕后乱政后,汉朝的皇权依旧回到了刘家手中,并且,继续蒸蒸日上。

  这是历史给予唐高宗李治思考的局限性,所以,在他死前,思之再三,还是让武则天继续保有了相当的权力。

  至于后果,他是真的没想到。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留言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评论 抢沙发

本站为免费公益性网站,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

国学谷为国学爱好者提供、国学常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国学经典内容阅读及解读。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