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在于勤奋
天才在于积累

项羽如果过江回到江东 项羽最后还能翻盘吗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西楚霸王”项羽过了江东,是否可以翻盘?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西楚霸王”项羽被人广为人知的缘由,多数来自于他与虞姬在困境下双亡的各种改编,以及赞颂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情怀之深切。

  向来被历史记住的人物倘若不是在历史进程中留下多么浓墨重彩地一笔,那么便是极具才情与悲剧色彩的英雄人物,西楚霸王正是那么一位褒贬不一的角色。

  所留下的谜题至今无人能确切地解答,那就是倘若他没有自刎于乌江,是否真的能够卷土重来?是否可以重新引领接下来的历史走向?

  01西楚霸王与灭楚刘邦

  项羽自小出身显贵,虽然他的身份就注定只能振兴与秦国相比相对弱势的楚国,但他也算是在簇拥中长大,并且向来都是起到统领的角色,此前并未受到近乎碾压性的打击。

  曾有人评价,“王不过项,将不过李。”“项”指的正是项羽,毫无疑问项羽的个人能力是十分出色的,是几乎被人当作战神的存在,据说他的力气足以拔山扛鼎。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盘踞大量的势力与领地,西楚尤甚,而项羽则是后来者居上,将大部分

  西楚地区占据,更是以“春秋五霸”中的“霸”引为己用,最终成就了一代西楚霸王。

  另有一说则是认为项羽的祖父是西楚赫赫有名的一位大将项燕,项羽在继承时项燕已将楚国基本拿下,不好名正言顺地自称楚王,项羽又有举世无双的武功,所以称为西楚霸王。

  秦朝灭亡后,项羽得到了振兴楚国的机会,实施的确实曾被废弃的封分制,试图利用旧的制度制衡新的势力。

  反观楚汉之争的另一位主角刘邦,楚汉之争的失败对项羽的打击非常大,他的势力基本毁灭,将他打得一蹶不振,最终才会在乌江选择不再继续活着。

  刘邦并非出自什么名贵家世,仅是一位市井小民,论资质他比不上项羽,他的师资也没有项羽强大,论能力他也比不得项羽,他的武功比之项羽只能落败。

  但就是这样的他最终却在楚汉之争赢了项羽,并且在后来消灭了楚国。刘邦胜在有自知之明且听得进去劝谏,有如虚怀若谷的胸怀,最重要的是他得到了许多有才之人的效忠。

  甚至有很多的人才是刘邦从原本在项羽一方挖掘过来的,譬如韩信、叔孙通等,可想而知项羽究竟是有多不得人心,才将己方的人才流落他营。

  02胜败皆有征兆

  “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刘邦自己也清楚自身的才能没有一寸是优胜他人的,在楚汉之争中,皆是有韩信为他出谋划策才能够取胜。

  这可以说是刘邦与项羽的最大不同点,项羽刚愎自用,自身足够强大的实力使得他忽略了任用贤才的重要性,从未觉得自己也会有败的一天。

  他甚至曾想要刘邦与他一比一对决,刘邦当然不敢应战,一句“吾宁斗智,不能斗力”既巧妙地回绝了又暗含讽刺项羽不会使用计谋,过于依靠武力。

  同时刘邦还懂得认清形势,知道在当时的大势所趋,分封制只是权宜之计,只有将权力抓牢在自己手中才是真正的手握大权。

  项羽则是还未看透这些,仅将自己要恢复楚国的江山社稷作为己任,他也只适合做一代西楚霸王,而不适合做天下的霸王。

  公元前202年,刘邦的兵力已经远远大于项羽,并且项羽当时正处于被包围且弹尽粮绝的处境,所以一路逃往乌江。

  本来在乌江遇见一位对他进行劝解的长者,劝他前去江东,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可惜项羽觉得内心有愧,无言面对故乡之人,仍选择就此了断。

  项羽在乌江边只意识到这恐怕是天意,“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他尚且没有察觉为何天意要让他灭亡,只是因为他在试图逆天而行,而不是像刘邦那样顺应天下的大势趋向。

  项羽还有一点不足之处,便是他的手段尤其残忍狠毒。《史记》中曾记载,有个人名叫韩生,只因为背后嘲笑了他一句,得罪了项羽,“项王闻之,烹说者。”这个人就被活生烹煮。

  并且项羽对于俘获的百姓无论男女老少,都赶尽杀绝,这种屠城的行为让听了的人都不由得魂惊胆颤,因此对项羽没有好感的百姓也非常多。

  03天意如此,项羽必亡

  在项羽逃往乌江的途中,他起初是向一位农夫询问路的方向,那位农夫给他指了向左的方向,谁能想到“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这正是项羽不得民心的后果。

  而刘邦则是完全相反,他十分重视民心,可能是出身的平庸导致他能够注意到长期处于上位者无法关注的东西,“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显然刘邦懂得这一点。

  倘若项羽的手段不那么残暴,民心皆所向,那么平民百姓都维护的他就不会再次陷入困境。一句“天要亡我”怎会如此简单?

  仔细分析完二人造成的局面,只能说历史的结局看似非常具有偶然性,实则都是必然。如果西楚霸王真的过了江东,那又会是什么局面?

  没有意识到失败要害的项羽仍试图通过自身的强劲重振雄风,在每次的战争中收获势力,却没有可为己用的军师出谋划策,仍然想要逆天而行。

  一旦再次碰上劲敌,或许甚至都无法再次与刘邦抗衡,就在某次逆流中彻底消亡。

  此外,项羽从未想要结合其他的势力共同对抗地方,反而心生戒备,除了自身外从来不信任其他任何的阵营,但事实上只有共同的利益才是抗衡的根本。

  如果项羽能够说服他方一同合作,倘若没有足够的利益,友方通常都不至于反水,更何况“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如果能够联合其他弱势群体,那也将会是十分强大的势力。

  而这一切项羽都从不屑于去实现,而事实上项羽最终逃往乌江,也是先前多次逃亡叠加后的结果,如果这次他能够渡过江东,也只是多了一丝喘息的机会。

  翻盘可以说是几乎不可能,此后各方势力的鼎立抗争,对于项羽来说他也只会是历史洪流的牺牲品,他几乎不可能左右历史的走向,历史只会眷顾最终的幸存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留言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评论 抢沙发

本站为免费公益性网站,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

国学谷为国学爱好者提供、国学常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国学经典内容阅读及解读。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