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原为东汉末年刘备拜访诸葛亮的故事。刘备曾三次访聘诸葛亮,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后人用“三顾茅庐”来比喻诚心实意地一再邀请。
三顾茅庐的典故介绍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一次,刘备在中原吃了败仗,只得逃往荆州,依附刘表。为了能够复兴汉室,夺取天下,刘备到处招纳人才。徐庶和司马徽见他一心爱才,就向他举荐一个人,此人就是人称“卧龙”的诸葛亮。诸葛亮不仅很有学识,又有才能,于是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诸葛亮隐居在隆中,整天住在茅草屋里,虽然过的是与世无争的日子,却十分关心国家大事。他学问很深,喜欢研究兵法。刘备为了了解诸葛亮的才能,便专程到隆中拜访。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此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不是一个空谈之人,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于是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共同商讨如何才能占据土地,夺取天下。他主张联合东方的孙权,安抚少数民族,夺取荆州、益州;等到曹操集团出现变故,就从荆州、益州两路出兵,平定中原。
刘备非常同意诸葛亮的军事计划,愿拜诸葛亮为军师,请他出山,帮助自己夺取天下。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的一片诚心所感动,便离开隆中,到新野为刘备出谋策划。
此后,诸葛亮成为刘备亲密无间的助手,帮助刘备联合孙权,并真的夺取了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势力强大的曹操、孙权,觉得刘备有了用武之地,都不敢小瞧他。汉中一战,刘备将曹操杀得大败,将曹氏兵将赶出汉中。而诸葛亮在后方筹措粮食,对前线的刘备进行了有力的支持。
三顾茅庐主要人物是谁
刘备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涿郡涿县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221年5月15日~223年6月10日在位)、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其临死前举国托付给诸葛亮的行为被陈寿称赞为“古今之盛轨”,后世众多文艺作品以刘备为主角。成都有汉昭烈庙为之纪念。
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发明家、文学家。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作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三顾茅庐告诉人们的道理
“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都有可以学习的地方。向别人请教问题,或者有求于人,态度一定要真诚,并且要有耐心。不能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就像刘备一样,不因此而鄙视诸葛亮,因而蜀汉皇朝才有了更进一步的辉煌。假设刘备无礼节,诸葛亮肯定不会出山相助;假设没有诸葛亮相助,刘备很难建立蜀汉政权。其实,“三顾茅庐”的背后,是求贤若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