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赞美伟大的人。比如:诸葛亮、钱学森、邓稼先、为国为民的国家工作人员等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意思为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赞美什么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赞美伟大的人。鞠躬:弯着身子;瘁:劳累。尽瘁:竭尽心力。指贡献出全部精力。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后出师表》。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为了完成蜀主刘备生前巩固蜀汉政权、兴复汉室江山的愿望,他先后六次率军队攻打魏国,争夺中原。公元228年冬天,诸葛亮又一次集结军队,出兵北伐。出征前,给后主刘禅写了这篇《后出师表》的呈文,分析当时的形势,表示北伐的决心。
文章结尾,他写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是恭敬谨慎,“尽瘁”是竭尽心力,“已”是停止。整句话是表示自己要竭忠尽智地拿出全部力量,至死方休。虽然有史学家认为《后出师表》并非诸葛亮所作,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字却准确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精神品质。在中华历史文化中,诸葛亮是人们心中智谋出众与忠诚敬业的历史表率。
诸葛亮上《出师表》是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率兵北伐之时。这时蜀偏居一隅,国力疲敝,又“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诸葛亮为了实现刘备振兴汉室、一统天下的遗愿,“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平定了南方,有了较巩固的后方,并抓住了曹魏兵败祁山、孙吴兵挫石亭的时机,挥师北伐,拟夺取魏的凉州(今甘肃部分地区),向后主刘禅上了两道表文,“前表开守昏庸,后表审量形势”即出名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
《前出师表》中诸葛亮表示,自己受刘备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一定要为“兴复汉室”竭忠尽智,效死不渝。《后出师表》是在街亭失利后,诸葛亮又一次上疏的一份表文。流传千古的名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即出此表中。
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
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九年(214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
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五次北伐中原,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享年五十四岁。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东晋桓温追封为武兴王。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