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大暑已至。
从初夏到盛夏,一路走来,看夏花绽放,草木葱茏,闻荷香清远,听蛙鸣蝉噪。
待到夏日的热情酝酿到极致,大暑,便翩然而至,成为一年中最炎热绚烂的时刻。
炎夏,翻开一本心仪的诗词,让文字在指尖流淌,在诗词中,觅一处清凉。
〔1〕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宋·司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蜩螗: 蝉的别名。
熠燿:这里指萤火虫。
夜半客:后汉甄丰的外号。诗人以甄丰自比,希望能被朝廷任用。
1076年六月十八日,司马光退居洛阳已经四年。这天夜晚,他坐在窗前,听到窗外柳树上的蝉鸣声此起彼伏,喧嚣不已;再看长满荒草的庭院里,一群萤火虫在夜空中穿梭,如同流星般划过天际。
时值大暑,人们正在因为夏日的酷热而烦闷,殊不知万物已经感知到秋天即将到来。
酷热难耐,夜不能寐,在月光下洗个凉水澡,在热风中梳理已经斑白的头发,感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如何才能像甄丰那样,在夜晚整肃衣冠去拜访王莽一样的公侯。
这首诗昭示着一位政治家的胸怀,心中怀有浩然正气,自然不惧盛夏的暑热。
大暑至,夏有归期,凉风有信,当人们因为烈日炎炎感到心浮气躁时,凉爽的秋天也在悄然而来。
〔2〕
苦热
宋·黄公度
玉井晨不冷,茅檐午欲焚。
月摇看画箑,榴吐认红裙。
迥野都如火,奇峰空自云。
衣巾负芒刺,曝背有人耘。
玉井:水井,井的美称。
画箑(shà):是指有画饰的扇子。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清晨的井水已不再清凉,中午时分,茅屋在烈日的炙烤下,仿佛要燃烧起来。夜幕降临,酷热仍未减退,只能摇着扇子驱暑解热,在家中吃酸甜滋味的石榴解暑。
旷远的原野上,仿佛被火烤一般,远处的山峰之上,热得一个人也没有,只剩下白云在空中悠悠地飘荡。酷热中,衣衫早已被汗水浸透,贴在身上如同芒刺一般,即便如此,农民仍然脸朝黄土,背朝烈日,在田间辛勤耕作。
这是一首大暑悯农诗,品读此诗,也让我们再一次懂得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的深刻含义。
〔3〕
热
元·张昱
南州大暑何可当,雪冰不解三伏凉。
夜深明月在天上,白露满湖荷叶香。
大暑时节,人们切身的感受就如诗题“热”。盛夏的南州,炙热的阳光如烈火般无情地烈火焚烧,让人难以抵挡,此时此刻,即便是天降冰雪,也无法给三伏天带来一丝的清凉。
然而,当夜幕降临,一轮皎洁的明月高悬于天际。月光下,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荷花的芬芳随风飘散,缕缕清香沁人心脾。
在这炎炎夏日,虽没有清风徐来,但月光和荷香却为这燥热的夜晚带来一丝清凉。
〔4〕
消暑
唐·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夏日骄阳似火,如何才能驱散那烦人的燥热呢?白居易选择静心养性的避暑方式,只需安静地端坐于庭院之中,便能寻得一丝宁静。
四周没有高大的建筑,只有一片宁静的空间;从窗前徐徐吹来的清风,带走了夏日的焦躁与炽热,留下一片清爽与惬意。
内心的平静与淡泊,可以洗去盛夏的燥热,室内的空旷也能带来阵阵凉意。此刻,诗人独自享受着这份清凉,他明白每个人的消暑方式或许并不相同,但“心静自然凉”的道理却是相通的。
大暑至,愿你的心情如夏日的晚风,温柔而宁静;愿你走的每一步,都洋溢着温暖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