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在于勤奋
天才在于积累

还得是王勃,一首诗写尽了人生的聚散别离

20240723211747968 - 还得是王勃,一首诗写尽了人生的聚散别离
20240723211748583 - 还得是王勃,一首诗写尽了人生的聚散别离

天妒英才,王勃27岁沉舟早亡。

他笔下的《滕王阁序》,被誉为“千古第一骈文”,短短700多个字,引用典故超40个,自创的成语就有20多。

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惊艳了许多人。

包括《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亦是千古经典: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奈何!奈何!

短短27年的人生,最终结束在一片汪洋大海中。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真要排名,王勃若不英年早逝,他的诗未必排在李、杜之后。

下面我们就再读一首王勃笔下的经典。

20240723211749213 - 还得是王勃,一首诗写尽了人生的聚散别离
20240723211750154 - 还得是王勃,一首诗写尽了人生的聚散别离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出自王勃的《秋江送别二首 · 其一》

唐高宗乾封三年,公元668年,王勃因作《檄英王鸡文》而被逐出长安,这对他的打击很大。

因心情不佳,王勃南下入蜀,见了自己昔日的一些好友,本来以为能得到一些抚慰,没想到又要经历离别之苦。

这首诗就是作于王勃与友人别离之际。

同一时期,王勃还写了《别薛华》: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薛华即薛曜,是王勃的发小,最亲密的朋友。薛王两家是世交,薛曜的薛收是王勃祖父王通的徒弟。

了解完创作背景后,我们再深度解读一下这首诗。

20240723211752714 - 还得是王勃,一首诗写尽了人生的聚散别离
20240723211753562 - 还得是王勃,一首诗写尽了人生的聚散别离

诗文大意可解为:

从很早开始,就成了他乡之客,这种漂泊不定的日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个头。此时正值早秋,在江亭边送友人离开,朦胧的月光抛洒在江面上,仿佛连这清辉也要被江水一起带走;

面对滚滚东逝的江水,不免悲从中来,人生为何要经历这么多离别呢。放眼望去,又看到了渡口柳树下停留的小船,马上你也要离开了。

王勃这首诗运用的手法很有趣,足见对仗之功底,他在首联中重复使用了两个“早”和两个“江”字,加深了诗意中的离愁别绪。

起句王勃交代了时间,为早秋,“自古逢秋悲寂寥”,这也是让他伤感的另一个原因。

20240723211754350 - 还得是王勃,一首诗写尽了人生的聚散别离

明月本是团圆意,奈何江水不留人,第二句王勃写得很悲凉,江边的亭子寒风瑟瑟,清冷的月光落在水面上,荡起一层又一层的褶皱,似乎这月光也要随着流水而远去,内心十分灰暗。

末联是王勃对过往的伤怀,延续了第一句中所产生的惆怅,多年来一直羁旅他乡,即便身为客人,也还要常常送别,这自是够伤感的。

随后,王勃的目光落在江边渡口的树下,那里停着一叶马上就要远去的孤舟,再相见不知何年。

王勃在词句中,用了一个“复看”,这说明他十分不舍,也体现了他内心的孤单。

纵观整首诗,王勃伤感的情绪浓厚,落笔句句都很深刻,尤其是叠字的应用,让离愁在月光下的江面上蔓延。

但对王勃而言,让他愁苦的事还有更多,离开蜀中后,王勃就又回了长安,打算再次参加科举考试。

但是他的好友凌季友为他谋了一个职位,任虢州参军,此间王勃遭人诬陷,因官奴曹达案而入狱,人生又一次跌入谷底。

20240723211756443 - 还得是王勃,一首诗写尽了人生的聚散别离

实际上,这一次的不幸,也导致了他的早逝,因为受他牵连,王勃的父亲被贬去交趾。王勃心里愧疚,打算远渡重洋去探亲尽孝,所以路过南昌时,他写下了《滕王阁序》,其中有一段为: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在看望父亲归来的途中,王勃所乘的船只遭遇风浪,不幸堕海。他的离去,是大唐诗坛的不幸,亦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遗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留言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评论 抢沙发

本站为免费公益性网站,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

国学谷为国学爱好者提供、国学常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国学经典内容阅读及解读。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