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如果有得选,你愿意有个哥哥,还是要一个弟弟?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大部分人都会选哥哥,因为很明显,哥哥更能照顾人。
但是对于苏东坡而言,这个选择题刚好相反。
他是想家了找子由(苏辙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难过了找子由: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生病了,找子由:憔悴去年人,卧病破窗中;
缺钱了,还找子由:道人得钱径沽酒,醉倒自谓吾符神。
苏东坡这一生,有200多首诗词,是写给苏辙的。对于这个小他两岁的弟弟,苏东坡很是依赖,“乌台诗案”后,苏东坡觉得自己必死无疑,连临终诗都是写给子由的: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而苏辙也是一个实打实的“宠兄狂魔”,有求必应。
我们今天要讲的这首诗《西江月》,正是作于苏东坡于最艰难时期,逢中秋寄子由的。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出自苏轼的《西江月 · 中秋和子由》
世事一场大梦:引《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其大梦也;
风叶:风吹树叶所发出的声音。化《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苏东坡这首词,作于1097年8月15,此时苏东坡远在儋州(今海南岛)。同年5月,兄弟俩曾在滕州短暂相聚,6月相别于海滨,苏辙送苏东坡乘船远渡。
此时的苏东坡,已经到了耳顺之年,半生羁旅,内心愁苦不言而喻。
因此,这首词也写得很悲凉,下面我们就深度解析一下。
词之大意可解为:
人生就像一场大梦,变幻无常,从头到尾,又能经历多少个秋天呢?到了晚上,树叶被风吹得沙沙作响,声音回荡在回廊之中,不知不觉,内心就萌生了一种凄然。看看现在的自己,早已经两鬓斑白,眉宇之间全是别离的愁绪;
这里的酒很便宜,可是却没有什么客人,月亮虽明,却总被乌云遮住。在这中秋之夜,又有谁能与我共度呢?我只能独自握着酒杯,遥望着北方的故乡。
实际上,苏东坡有很多个中秋节都给苏辙写过诗词,比如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也从侧面说明,他和苏辙的感情很好,同时也证明他们兄弟俩聚少离多。
苏洵和苏母过世都早,苏家并没有“苏小妹”,只有一个姐姐早嫁,并且早亡。还有一个哥哥苏景先,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
步入中年以后,只有苏东坡和苏辙相依为命,尤其是苏东坡仕途多蹇,不是被贬官,就是在被贬官的路上。
困苦的经历,让他们兄弟更团结,同朝为官,皆属旧党派,往往能同仇敌忾,不被外人所欺。苏东坡因“乌台诗案”下狱后,正是苏辙奔走相救,找了很多关系,甚至打通了狱卒,让苏东坡在牢中不吃那么多苦。
所以有时候想想,有个弟弟也是很不错的。
步入耳顺之年后,苏东坡对世事早已看得通透,唯独不舍别离。当初知密州时,他为了和苏辙能离得近一点,不惜两次上表,请求调任,后来兄弟俩才在徐州相遇。
实际上,当初苏洵给他们哥俩起名也很有深意:天下的车没有不顺着辙走的,虽然论功劳,车辙是没份的,但如果车翻马毙,也怪不到辙的头上。虽然“辙”不易致福,却也难以招灾。
因此他们叫苏轼和苏辙,“轼”为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喻兄弟相扶相携。
这种兄弟情,也许正如苏东坡在诗中所写:我年二十无朋俦,当时四海一子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