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一炉烟火,捧一卷诗书
01品味诗词
--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辛弃疾《贺新郎》
02创作背景
辛弃疾,一个猛人,一手握笔,一手执刀,文可指点江山,武可驰骋沙场。
22岁时,辛弃疾在耿京麾下抗金,趁辛弃疾去见宋高宗时,张安国叛变,杀害耿京后投靠了金人。
辛弃疾归营后,率领50人直扑金人10万军营,如入无人之境,生擒了张安国,算是为南宋朝廷正式纳了“投名状”。
但因“归正人”的身份,辛弃疾一直被排挤,收复中原的梦想迟迟无法实现,并且后来因训练“飞虎军”而遭诬陷,遂被罢官。
这首词就是辛弃疾作于隐居瓢泉期间,建新居时辛弃疾效仿陶渊明,将居所取名为“停云堂”。陶渊明曾有诗:霭霭停云,濛濛时雨。
停云,思亲友之意。
居所建完后,辛弃疾就填了这首词,因此词有序: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03深度解读
词之大意可解为:
壮志难酬,却已衰老!
回忆起走过的半生,所识知交皆流落四方,还能聚首的能有几人?
想到这,内心就无限惆怅,这么多年白白老去,梦想无法实现,只好自我安慰,一笑了之。其实也不知道,还有什么事能让我快乐起来。
看那青山屹立万年,潇洒多姿,猜想它看我也是一样的。无论心中那份情怀,还是彼此的外貌,都非常相似。
为自己斟满一杯酒,在窗前独饮,倒也算怡然自得。不由想起陶渊明写《停云》时的心情,大概也如我一般吧。
南江那些偏安一隅贪慕功名的人,又怎能理解这其中的风情。酣醉之际,仰天长啸,风起云飞。
不为没有见过古代狂客而感到难过,相反,让我感到遗憾的是,古人不曾见过我这般狂放不羁。这世上真正了解我的,还是那两三个朋友。
04延展阅读
辛弃疾这首词,依旧是抒发内心的郁郁不志,同样有酒。
不同的是,这一次辛弃疾没有那么沮丧,反而斗志昂扬,虽两鬓已经染白,可依旧不忘自己的理想。
他羡慕陶渊明那样不问世俗的清透,因此为居所题匾“停云堂”,但是他注定做不成陶渊明。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所以,辛弃疾不为没有见过陶渊明而感到遗憾,他生在这个乱世,使命感不同,毕生之愿就是收复河山。
因此,他不能退步,退步就是认输,所以借青山、浊酒长啸,表达了自己心中坚定的信念。
但这首词的最后一句,“知我者,二三子”,辛弃疾还是有些失落,毕竟他是少数派,能理解他、支持他的人特别少。
这正是让辛弃疾感到孤独和伤感的地方。
曾有人评价说,辛词无一首不好,如果肯静下心来细品,你会发现的确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