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一溪风月,捧一卷诗书
01.
生与死、穷与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你在桥上看风景,自己也站成了一道风景线。
因此,我们都需要一面镜子,审视这个世界的同时也审视自己。
生活原本不复杂,复杂的是人心人性,初衷总是好的,但走着走着就开始变得扭曲。
兜兜转转你会发现,最让你怀念的,还是当初的自己。
尽管那个时候没有钱,也没有多少朋友,甚至有些傻乎乎的。
正如纳兰词《木兰花》中所写: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佛家讲禅修,道家讲无为,我们讲良心。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的,干干净净,无愧于人,人就活得踏实。
世俗是纷乱的、肮脏的,你要做怎样的人,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都在于自己的选择。但在做任何决定前,你都得问问自己,你的心是怎样的。
大多数时候我们都站在黑暗里,你若往前看,前面就有光亮,你若朝后看,后面依旧是一片漆黑。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做人的境界。
因此今天我们读一首辛弃疾的七绝,事实上,辛弃疾除了填词以外,也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一起欣赏。
02.
净是净空空即色,照应照物物非心。
请看窗外一轮月,正在碧潭千丈深。
辛弃疾《题金相寺净照轩诗》
金相寺:在江西上饶铅山县,为辛弃疾隐居之地;
净照轩:寺内的一个轩亭;
公元1196年,辛弃疾隐居的带湖庄园失火,因此举家迁至铅山期思瓢泉,这段时间内,他饮酒酣歌,吟风弄月,过着闲云野鹤一般的生活。
瓢泉田园的恬静和期思村民的质朴,都让辛弃疾大为感动,因此写下了很多描写四时风光、园林风物、遣兴抒怀的诗词。
我们在讲的这一首,就是他游金相寺后所作。下面我们就深度解读一下。
03.
诗文大意可解为:
内心清澈通透,就像一个无人的世界,空空如也,但是因为宁静,这个世界反而有了更多的色彩;
当我们试图了解周围的事物时,这些事物往往并不能反映出我们的内心,因为我们会有主观性的偏见;
若不信,请看看窗外悬挂在穹顶的那轮明月,它映在碧潭之中,而绿水深不见底;
那轮明月就是我们的内心,它的辉光足以照亮周围的世界,但月亮本身却不受任何影响,它始终能保持安静和清宁。
辛弃疾这首七绝,极具禅理,从佛理出发,落到红尘俗世,强调了人本心的重要性。有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委屈自己,去尽力融入环境,但是不能丢到做人的基本品质,因为那才是真正的你。
“净是净空空即色,照应照物物非心”
佛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人生有诸多苦,生老病死,唯有从“灭、道二谛”中寻求解脱。
大抵我们凡人也做不到这一点,但是我们都明白,你内心世界是怎样的,看待事物就会有怎样的色彩。
哪怕你的人生处在一个灰白地带,只要不受裹挟,世界就是多彩缤纷的。
所以,不能用一个人即时的状态来衡量他的风格与品质,就像南唐后主李煜,他不想做皇帝,但是被迫上位以后,南唐在他的治下,甚至有了为期近15年的小盛世局面。
王维一生修禅,可是却当了一辈子官,这就是“照物物非心”,可是他们的初心都没丢,这才是最重要的。
“请看窗外一轮月,正在碧潭千丈深”
水中月,是镜像空间,它并不真实,但却影响着周围。
雾中花,迷离而又虚幻,你觉得它存在,它可能只是你的假想。你认为它不存在,它又在影响着你的感官。
引申到现实,我们每个人几乎会用大半生去从事自己不愿从事的职业,如果有资本躺平,没有人愿意工作。
那么,到底努力拼搏的人是你,还是一心想漫看云卷云舒的人,才是真实的你呢?
找到这个答案,你就会摆脱世俗的桎梏,活得更加轻松。
明月映寒潭,寒潭无月心,无心月辉光漫洒,依然能照亮周围的事物,清与混往往是一线之隔。好人和坏人亦是如此。
所以,我们需要在浑浊里保持清白,众人皆醉我独醒,这就是辛弃疾这首诗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