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01.
先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中唐时期,彭城有一个诗人叫刘商,他从小就爱读书,有过目不忘之能,早早就靠组诗《胡笳十八拍》而闻名于世,无论是妇孺还是孩童,都能熟练背诵他的诗。
长大以后,刘商考中了进士,开始入朝为官。
不过,他这个人生性淡然,不喜官场逢场作戏那套。相反,他更喜欢钻研道术,每每遇见道士,刘商便拜其为师,并给予资助。
到了中年以后,刘商突然感觉到人生匆匆,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于是他便辞去了官职,四方游历。此时,他已经娶妻生子,没有尘世之忧,一心想的就是悟道。
刘商游至广陵时,在街头遇见一个卖药的道士,当时很多人围着他,里三层外三层,都说这个道士很厉害。
道士在人群中也看见了刘商,觉得他与众不同,于是就收了摊,邀请刘商一起去酒楼饮酒。畅饮间,道士谈吐不凡,从秦汉时期一直讲到现代,好像什么都知道。
因此刘商断定,这是一个奇人。不过当道士劝刘商修道时,刘商仍旧感慨修行之路艰难,未必能成。
当天晚上,道士送醉酒后的刘商去住客栈,刘商还没聊够,可是一转身道士就消失不见了。
次日,道士依旧在街头卖药,二人继续饮酒畅谈,这次酒后道士给了刘商一个小药囊,并吟唱到:无事到扬州,相携上酒楼。药囊为赠别,千载更何求。
从那以后,道士就彻底消失了,刘商久寻不见后,打开药囊,发现里面有9颗小药丸,他按照道士告诉他的方法吞下,不一会就感觉身体轻健,神清气爽,也没有了饥饿感。
再后来,刘商就隐居山中,有打柴的樵夫曾说,在山中见过刘商,可世人却再也觅不到他的踪迹,因为他已经成为了地仙。
这自然是野史传闻,不过真实的刘商辞官后,确实在65岁后隐居在宜兴山中,七八十岁的时候还健在。
刘商善于绘画,在中唐时期也颇有诗名,除了《胡笳十八拍》外,他还有很多经典的诗篇,下面我们就读一首他酒后所作的诗。
02.
春草秋风老此身,一瓢长醉任家贫。
醒来还爱浮萍草,漂寄官河不属人。
刘商《醉后》
史书记载:商性好酒,苦家贫。尝对花临月,悠然独酌,亢音长谣,故适自遂。赋诗曰:春草秋风老此身……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对刘商这首诗也有评语:
前二句已得无拘无绊之乐。后二句更深一步,见此身终未能脱然世局。果能超越醉醉两境,方是达生。
下面我们就深度解读一下这首诗。
03.
诗文大意可解为:
四节更迭,春来秋往,不经意间春草就黄了,岁月匆匆,人也在时光中渐渐老去。幸好我有一瓢老酒,不管家中是否清贫,尚可以以此解忧;
当我醒酒后,发现还是很喜欢那些漂浮在水中的萍草,它们顺着河流直下,无需扎根,走到哪里就是哪里,无拘无束,何其潇洒。
刘商这首诗,虽然是酒后所作,但却写得很清透,他借河中漂浮的萍草喻人生,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也是他晚年避世隐居的主要原因。
想得开的人,都是那些不在乎功名利禄的人,他们只想过自己安逸的生活,不被世俗裹挟,可以安居一隅,也可以四海为家。
尽管他们不富,甚至很穷,但他们不需要任何人的怜悯与同情,因为他们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春草秋风老此身,一瓢长醉任家贫”
起句诗人就点明了主旨,好饮者何必在乎家中贫苦,一生何其短暂,不如放下执念,开开心心的去过每一天。
正如李白在《将进酒》中所写: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财富和地位都是缠身之物,只有学会舍弃,才能有所得。
“醒来还爱浮萍草,漂寄官河不属人”
“官河”原本指的是运河,诗中泛指河流水系。
最后两句诗人深入了主旨,写出了自己爱酒的原因,因为他始终在追求不受束缚的生活,想要像萍草一般随遇而安,去过潇洒自在的人生。
纵观整首诗,诗意充满了哲理,既写出了安贫乐道的生活理念,也写出了对自由的渴望。人生苦短,我们都要学会及时行乐,这不是一种颓废,反而是看透一切后,所拥有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