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三年,公元849年9月,37岁的李商隐远赴徐州,应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正之邀,入幕述职。
马上就进入而立之年,对于仕途不顺的他而言,这可能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机会。
此时的他因陷入“牛李党争”的漩涡中,早已与恩师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决裂,而令狐绹现在身居高位,种种迹象都表明,他的为官之路,可能要走到了尽头。
所以,卢弘正是他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然而命运总是爱捉弄人,就在李商隐打算东山再起的时候,卢弘正却突发疾病,不到一年多就去世了,他也失去了最后的靠山。
失业后心情不好的李商隐去了蜀中,因为柳仲郢在那里任西川节度使,他们曾在长安有过一段短暂的交集,所以他想去碰碰运气。
我们今天要讲的这首诗,就是作于此间。一起欣赏。
02.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归期: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诗中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却话:回头说,追述之意。
李商隐这首诗,是寄给妻子王宴媄的家书,遗憾的是,王宴媄还未等到这封书信寄到,就因病离世了,终年27岁;
古时交通不便,通讯极为不发达,所以等李商隐得知妻子过世的消息时,爱妻王宴媄已经入葬,所以这首诗就成了他们之间最后的诀别。
这样巴山夜雨,也成了李商隐生命中最悲凉的一场雨。
当初,李商隐为了娶王宴媄,入其父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而王茂元属“李党”成员。他的恩师令狐楚,则是“牛党”的骨干。
这属于“背叛”,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李商隐决定投靠王茂元时,令狐楚刚刚过世不足百天,所以时人都说李商隐“忘恩负义”,多有龃龉。
可从李商隐对王宴媄的感情看,他也许仅仅是为了成婚,娶到心仪的爱人,毕竟他大王宴媄整整12岁,也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
王宴媄过世后,李商隐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下了悼亡诗《房中曲》:
“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后来追忆妻子,又写下了那首绝唱千古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余生,李商隐都没有再娶,晚年更是一心向佛,几次都打算出家为僧,遁入空门。
下面我们再深度解读一下这首《夜雨寄北》。
03.
诗文大意可解为:
你来信问我回家的日期,我还没有定下来,此时此刻的大巴上,秋雨绵绵,池水早已涨满;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促膝长谈,坐在小轩窗下,跟你讲一讲巴山的秋雨,和我对你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是李商隐所有诗作中,极少数没有引经据典,进行文字渲染的。他笔下的诗,大多晦涩难懂,隐藏了很深的情感,而这首则是例外。
由此可见,他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是由心而生,就像唠家常一样,在信纸上与妻子闲聊。
让人感到悲伤的是,王宴媄最终也没有收到这封信,而李商隐的思念,就像这场秋雨一样,冰冷而又寒凉,许多年后再回头看,连回忆都是湿漉漉的。
如果没有遇见王宴媄,也许李商隐会登入天子堂,成为朝廷重臣,指点江山、匡扶社稷。可历史没有假设,有些人遇见了,就是遇见了,没有任何道理可言。
她不是他的劫,他只是单纯地想要成为他的夫君,从此相濡以沫,一世白头。
奈何天妒良缘,他们的缘分就这么长,空留许多相思和哀愁,正如李商隐在他的诗中所写: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